中国酒文化与诗词
【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给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文学艺术;诗词
引言
生活的真谛在于人类对物质与精神的不断索求,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地域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劳动追求皆为酒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源于生活又飘有酒香的精彩酒文化层出不穷。
1. 中国诗酒文化的历史
1.1中国诗酒文化的起源
酒与诗结缘并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劳动和生活。在大约集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反映前后约500年诗歌创作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是咏酒或借酒抒情的。“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表现了思妇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想象丈夫为了不想家,也正在用酒宽慰自己。“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醻逸逸”,描绘了古代举行射礼时,主客相互不断敬酒的景况。“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反映了主人以酒殷勤待客的热情。“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则又绘画出劳动闲暇时歌舞饮酒的生动场面。整部《诗经》有不少像这样结合酒来描写劳动、爱情和生活的、哙炙人口的篇章,不胜枚举,说明酒与诗结缘的历史是多么悠久。 1.2中国诗酒文化的发展
经历了汉代诗歌低谷后,魏晋酒诗再次崛起。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和名诗人辈出。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他虽然下过禁酒令,但他自己就很能喝酒,诗歌中涉及到酒的也不少。“对酒对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他的《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达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举杯尽欢的急切心情。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在两晋南北朝诗人中,东晋诗人陶渊明成就最为突出。他写有大量的酒诗赞颂隐居生活。如“亲戚共一处,子
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他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他早年作过祭酒、县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为形役”而辞官归隐,终生不仕。他生活一直很贫困,但即便断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济他的钱,也拿去买酒喝,就连他的诗作也“篇篇有酒”。 1.3中国诗酒文化的高潮 1.3.1诗人与酒
诗人多爱饮酒,这也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杜甫在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描绘唐代被称为“诗仙”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于是,李白便又多了一个“酒仙”的美号。“酒仙”的美号对于李白可说是与他“诗仙”的美号一样名副其实!他自己也说他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把诗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的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都与酒兴的酣畅联系了起来。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洋溢着热爱祖国人民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曾写下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蕴含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表现了他的喜怒哀乐与祖国的盛衰兴亡是紧密呼应的。当社会动乱初步平定时,消息一传来,他就“白日放歌须纵酒”,狂喜得热泪盈眶了。饮酒就是他那热爱祖国人民崇高精神的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道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得多是美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喝酒注重劳逸结合,认为可以用一天的醉酒解除九天的疲劳。诗是美的,酒是美的,诗酒交融产生的酒诗则更美。 1.3.2词人与酒
酒多能帮助人们抒发情感。苏轼酒量不大却极喜饮酒,常通过饮酒,来抒发他胸中的浩然之气,“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追求那“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豪放生活,其言其情,不仅令千古名篇“赤壁二赋”增色添趣,相映成章,亦成为文坛乃至酒坛不衰的佳话,更是古往今来的无数饮者感叹唏嘘不止。 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受到家庭、环境和惨痛经历的影响,自幼即富有忧国忧民思想,写下了不少爱国诗歌。其中酒也是他抒发情怀的一个重要手段。他幻想“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他时刻不忘对敌作战,并憧憬胜利,吟出了“更呼斗酒作长歌,要谴天山健儿唱”的名句。他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而这些也常寄寓在他对酒的描写之中。“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这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都没有离开饮酒。文人们还亲自酿酒,以此表现高雅的情操。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膏酿酒,曾作《中山松醪赋》,记叙了他酿制松醪的经过,“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煎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同时,他又以诗人的富有情感的笔触,赞美了他所酿制的松醪是“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李清照的词被人吟唱最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诗酒结合如此之巧妙,情趣盎然,一直传为佳话。
2.中国诗酒文化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酒与诗歌的结合,从历史上就反映出我国少数民族酒文化的状况。侑永和的《土番竹枝词》咏道:“谁道番姬巧解囊,自将生米嚼成浆。竹筒为瓮床头挂,客至开筒劝客尝。”词作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生动地记叙了台湾高山族妇女嚼酒的情景,较全面地反映了嚼酒在物质、技艺和习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特质,同时还告诉我们,这一酒文化现象早在17世纪就有了。至今,我国少数民族仍有大量酒歌流传。酒歌,其实就是酒与诗歌的结合。少数民族见于文字的诗歌不及汉族,而其口头的诗歌则远胜于汉族。“秋后重阳酿窖酒,热天饭菜配酸汤。客来邻舍皆陪伴,还带酒肉敬客尝。”这是描写从江壮族饮食的一首流传于民间的口头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饮食文化的面貌特征。诗中说的重阳窖酒在本地区是颇有名的,人们称之为壮家老窖酒。诗酒结合,还产生大量酒令。在我国酒文化中,酒令最富特色,是酒与诗词歌赋相结合的精神文化产品。它出现于诗歌繁荣的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酒令中有一种专门的诗令,或要求根据诗的一定格律和韵脚,或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首诗或一句诗,以行酒令。有时还“刻烛限诗成”,若过时限,或诗作不符合韵脚格律要求,都要罚酒。
3. 中国诗酒文化与现代的联系
当代,中国人民革命的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亲人,也在词中以酒抒情。他于1957年5月11日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词以游仙的题材,写出了词人当接到老友李淑一女士的信和她在1933年怀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萨蛮》词时,思绪如云涌的真实。词人此时不一定饮酒,但却以酒为题材,写出了伟大的情感主题、不朽的篇章。词人运用神话人物吴刚和嫦娥向革命烈士捧献桂花美酒并歌舞迎接的幻想情节,充分表达了词人缅怀革命烈士、自己的妻子杨开慧的深情。桂花酒是词人幻想出来的上天仙酒,而与神话中月宫里的桂树相联系,好像真是月宫中的吴刚亲手酿制,使仙人们迎接人间英雄的真挚感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景勤. 文化营销——酒文化面面观[J]. 出版参考 , 2006,(32)
2.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酒文化 万晓艳 甘肃科技纵横 2009/03 3.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巩玉丽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4.周国平 尼采美学文选 [M] 三联书店,1996
5.露斯〃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 [M] 华夏出版社,1987 6.清孙希旦 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1989
7.鲁迅.鲁迅全集卷三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10-511. 8.徐连达.唐朝文化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2. 9.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孙立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
10.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一《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宁稼雨[M].天津:南
开大学出版社,2003,6.
11.阮籍与嵇康,徐公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5. 12.阮籍评传,韩传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
13.汉晋之际道家思想研究,马良怀[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3. 14. 葛景春.诗酒风流- 试论酒与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27( 2):59.
15.张宗福. 论杜甫诗歌的酒文化内涵[ J]. 杜甫研究学刊,2007( 4) :50. 16.王玉成, 邢慧斌. 唐代诗酒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初探[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8487.
17.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 D]. 上海:复旦大学, 2003.
18.萧家成. 升华的魅力- 中华民族酒文化[ M] .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