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1、名词解释: 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
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 ★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
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3)研究饲料的营养本质以及降低饲料投入和成本的方法,使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保持持续发展。(4)研究营养物质利用的过程和饲料加工、饲喂、环境等对饲料利用的影响,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5、生产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答:(1)提高动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2)调控养分的摄入和排泄量,影响环境质量; (3)保障动物产品对人类的食用安全。1)缺乏动物组织代谢和生长的细胞调节和分子调节过程的基本知识。2)缺乏对动物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了解。3).对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环境及动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等关系的研究十分薄弱。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动物营养需要的含义及需要量有何变化,目前知之极少。4.)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了解不足。5)效迅速地检测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以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尚不完善。6).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的研究十分有限。7).缺乏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要求:1.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2.了解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3.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1.名词解释:
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6.25
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 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ADF(酸性洗涤纤维) NDF(中性洗涤纤维)
★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 ★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 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 ---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 ★ 5.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答1:元素组成的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植物体化学成分含量受生长期、地区、气候影响较大,动物体则相对稳定。)2)元素含量规律 有机元素: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它少 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 动物含钠高,含钾低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化 2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1).水分 一般情况下,动物体与饲料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 【(1)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很大,可多到95%,少到5%;植物整体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成熟,逐渐减少。
(2)动物体水分含量比较恒定,约占体重的60~70%,一般幼龄动物体内含水多,如初生犊牛含水75%~80%,成年动物含水较少,相对稳定,如成年牛体内含水仅40%~60%。越肥的动物,体内含水量越少,动物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 3)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4)植物的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影响含水量,动物的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也影响体内含水量。】 2).碳水化合物 是植物干物质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既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又是植物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且含量极少,通常在1%以下。 【(1)植物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占其干物质重量的3/4以上。 (2)动物体内完全不含有淀粉和粗纤维等这一类物质。
(3)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也有其他特殊作用。】
3.蛋白质 动物体的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它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植物体内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而动物体内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它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4.脂类 动物体的贮备物质是脂肪。植物性饲料粗脂肪中,除中性脂肪和脂肪酸外,还包括叶绿素、蜡质、磷脂、脂溶性维生素、挥发油等,在常温下呈液态。而动物体内只含有中性脂肪、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常温下呈固态。 脂肪是动物体的主要储备物质,其含量高于除油料植物外的植物。
5.维生素和矿物质 植物性饲料不含维生素A,而含胡萝卜素,动物体内则相反。 植物性饲料中钾、镁、磷较多,钙、钠较少,动物体内则相反。
★ 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粗灰分1.1%、Ca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 例:(将某一干物质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
例:某饲料新鲜基础含CP 5%,水分75%,求饲料风干基础(含水10%)下含蛋白质多少? 设为x,则 x∶90%=5%∶25% x=(5%×90%)÷25% =18%
解: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NFE)
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粗灰分或矿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饲喂状态:NFE%=100% -(8+1.1+9.6+3.6+1.3+0.03+0.29)%=76.38% 干物质养分:100%-8%=92% 绝干时:CP:9.6:92=X:100
x=10.43%
Ca:0.03:92=x:100 X=0.0326%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解释
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
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消化率: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 2.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答:非反刍动物 二次微生物消化,可显著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物禽类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禽类 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反刍动物 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 弱。 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口腔内没有乳糖酶。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 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腺胃消化作用不强。 ★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瘤胃发酵的优缺点 答:优点
a. 分解CF,产生VFA,吸收后可作为脂肪、糖的合成原材料,满足牛、羊能量需要的50%~70%。 b. 细菌利用NPN合成MCP,可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
c. 微生物可合成VB、VK、EFA 、NEAA ,所以对牛羊一般不补充VB、VK、EFA。 d. 可变UFA→SFA,从而延长了牛羊脂肪的保存期,但降低了营养价值。 缺点
a.快速分解淀粉为VFA、CH4、H2O、CO2、O2等,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且低的pH值不利于粗饲料的消化( pH值<6.5,不利于粗饲料消化)。 b. 降解真蛋白质为NH3,再合成MCP,造成部分氮素的损失。 意义:保护优质蛋白质
★ 4.蛋鸡每天采食120g饲粮,饲粮含CP18%,Ca3.5%,每天随粪排出CP4.32g、Ca1.95g,随粪排出内源CP1.5g,内源Ca0.90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
(TD)真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粪中内源养分)] ------------------------------------------------×100%
食入养分
[食入养分-(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 (AD)表观消化率=-------------------------×100%
食入养分
120*18%--4.32 120*18%--(4.32—1.5) Cp:表观= --------------------, 真= --------------------
120*18%, 120*18%-4.32 120*3.5%--1.95 120*3.5%--(1.95-0.90) Ca:表观= --------------------------, 真= ---------------------------- 120*3.5% 120*3.5%--1.95 ★ 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答:(一)动物因素 低,耐粗饲性差。 2.化学成分:饲料中CP提高,消化率提
1动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3.年龄:幼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随着年龄增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显;CF与消化率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长,消化器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CF、EE、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淀粉而消化力也不一样。 CP的消化率提高,但NFE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含量过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2年龄及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大。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消化力降低。 降低;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消化器官和机体发育的完善程度不同,4.体质: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Ca、CF的消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低,因此,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 化不利;增加Vit、平衡补充微量元素率也不一样。 (二)饲料因素 可促进消化 【2.品种: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1.种类:青绿饲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 (1)蛋白质含量
(2)粗纤维
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 三)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
2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
【2.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
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可提高消
化率;饲料颗粒化可预防动物挑食,提高适口性,过度粉碎饲料不利于消化。 3.饲养水平
随饲养水平提高,饲料流通速度加快,消化率下降。
(饲养水平:指实际饲喂量相当于维持饲喂量的倍数。)
4. 饲料搭配技术与养分平衡状况也影响饲料消化率:平衡设计日粮可提高消化率,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消化率。
第三章水的营养
5.饲喂技术:少量多餐、潮拌料饲喂、奶牛TMR技术、投喂时间(特别是高温季节)。
6.畜舍环境:适温和良好通风、饲养密度等。】
★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答:1.构成体组织 【5.缺水的影响 半,体重的一半,动物都能生存;
2.参与养分代谢。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1)失水1-2% 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 (6)只饮水,可存活三个月; 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媒介作用) (2)失水8% 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 (7)不饮水,摄取其它养分,可存活七天。】 3.调节体温 (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谢紊乱; 4.其他功能:(1)润滑作用(2)稀释毒(4)失水20% 死亡; 物(3)产品的组成部分 (5)动物可以失去全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一★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 答:缺水的影响 (5)动物可以失去全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一半,体重的一半,动(1)失水1-2% 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 物都能生存; (2)失水8% 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 (6)只饮水,可存活三个月; (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谢紊乱; (7)不饮水,摄取其它养分,可存活七天。 (4)失水20% 死亡;
★ 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 答:一动物体所需水的来源 3 粪便排出(是主要去路) 环境温度越高,动物活动量越大,由尿中
1 饮水(主要) 1)因动物而异 排出的水越少。 2 饲料水(因饲料不同而异) 2)饲料性质影响粪中排水量 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过高,饲料中含有 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3)人为调控对粪便含水量影响不大 毒素(霉变、氧化、ANFs)、抗生素类药物
3 代谢水(有机物代谢产生,占5%-10%) 4 尿液排水(主要渠道) 等,饮水量和排尿量增加。 二动物体水的去路 受摄水量影响较大。饮水增多,排尿量增加,一5 随产品排水 1 呼吸(随气温体重变化而异) 般尿中排水量占总排水50%左右。 2 皮肤蒸发、出汗排水(与环境温度有关) 肾脏对水的排泄有很大的调节能力,一般饮水越少,★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 答:1.动物种类 3.气温 盐,特别是Na+、Cl-、K+ :含量越高,
大量排粪需水多 反刍>哺乳>鸟类 气温高于30℃,需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相反。 需水量越高。 2.生产性能 4.饲料或日粮组成 5.饲料的调制类型 产奶阶段需水量最高,产蛋、产肉需水相含氮物质越高,需水量越高; 粉料>干颗粒>膨化料 对较低。 粗纤维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 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畜禽饮水时注意的问题) 答:1.饮水的温度 幼小动物冬季饲喂温度过低的水,会导致严重的应激。 5.硫酸盐 过量的硫酸盐,会引起腹泻。
2.水的卫生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消化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6.硝酸盐 含量高,会引起很多问题。 泻。 7.重金属 含量超标,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中毒。 3.水的硬度 水中总的不溶物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8.食 盐 盐分高,动物饮水增加,引起离子不平衡,而导致腹泻。 4.水的pH值 一般在6.5-8.5。
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
★ 1.名词:
EAA(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NEAA(非必须氨基酸):动物体自身能合成,无需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LAA(限制性氨基酸):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EAA。由于他们的不足, 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满足
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L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
RDP(瘤胃降解蛋白):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 UDP(瘤胃未降解蛋白) IP(理想蛋白):指饲料或日粮蛋白质中各种AA平衡的一种理想模式,或者说饲料中蛋白质的AA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要蛋白质的AA组成和比例一致。 当饲料/日粮中EAA的含量和比例接近IP模式时,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接近100%。 ★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答:1. 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血红蛋白、肌红蛋:运输氧 ? 饲料营养不足,能氮比过低;
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2)肌肉蛋白质: 肌肉收缩 ? CP含量或摄入过多; 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 (3)酶、激素:代谢调节 ? 饲料的AA组成不平衡 2. 机体更新的必需养分 (4)免疫球蛋白:抵抗疾病 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 0.25-0.3%更新, (5)运输蛋白(载体):脂蛋白、钙结合蛋白等 约6-12月全部更新。 4. 提供能量、转化为糖和脂肪
3. 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Pr转化为糖、脂肪、能量的情况一般发生于: ★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答:1.AA平衡理论 中很难做到,是一种理想情况 3.氨基酸过量与中毒 (1)AA平衡的概念 b.主要氨基酸满足需要且平衡 一般不会发生,除非失误,误加。 ? 指饲料中各种AA的含量、比例与动物c.主要氨基酸不满足需要但平衡 指日粮中过量添加AA所引起的负生物学
的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情况。 2.转化技巧 效应,不能通过补加其他AA加以消除的现? 有两种情况: 各种养分同比例降低,一般生产中不会出现问题,象。轻度中毒动物食欲减退,重则为尿毒 a.各种AA均满足需要且相互间平衡,生产只是动物采食量大些 症。
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一种AA的效价或利用率或提高动物对另一种AA吸收载体,或影响代谢-----影响酶活性
4.氨基酸拮抗作用 的需要量,这种现象为氨基酸间的拮抗。 3)常见类型:赖氨酸与精氨酸 1)概念:过多地添加一种AA会影响另2)拮抗作用的实质:干扰吸收------竞争相同的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 ★ 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对、转化氨基酸对。 答:生长猪:10种----Lys,Met,Trp,Thr,Leu,Ile, Arg,Phe,His,Val。 成年猪:8种---不包含Arg和His。 家禽:13种---包含Gly,Cys,Tyr。
AA的主要拮抗对:赖氨酸与精氨酸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
★ 5.阐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特点。 答:一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3. 瘤胃中80%的微生物可以NH3为(3)蛋白质种类:NPN与真
1.消化部位 摄入蛋白质的70%(40-80%)被唯一氮源,26%只能利用NH3,55%蛋白 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瘤胃微生物消化 ,其余部分可同时利用NH3和AA,因此,少量 CP <13%, 加NPN有效; 终止于小肠 (30%)进入真胃和小肠消化。 Pr即可满足微生物的需要,这是瘤高于13%,效果差
蛋白质 HCl 1.消化过程 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等NPN的生物学(4)其他养分: 碳水化合高级结构分解,肽链暴露 (1)饲料蛋白质 基础。 物、P、S
胃、胰、糜蛋白酶 内瘤胃降解蛋白(RDP) 4.MCP品质与豆粕(饼)、苜蓿叶4小肠消化 切酶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瘤胃未降解蛋白 (过瘤胃蛋白,蛋白质相当,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1)方式与产物 :与单胃 羧基肽酶、氨基肽酶 UDP) 白质,但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 BV 动物相同 外切酶使之分解为AA/小肽 (2)蛋白质降解率(%)= RDP/食入70~80% (2)底物:与单胃动物不同
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 CP 5大量RDP在瘤胃中分解,实际上存MCP 占50-90% 20%在胃,60-70%在小肠,2.利用 在能量和蛋白质的损失。 RDP 占10-50% 其余在大肠。 瘤胃NH3浓度达到5mM(9mg/100ml),6.饲料蛋白的降解率差异很大,5小肠中蛋白质的去向 吸收(1)部位: 小肠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水平,超适当加工处理可降低降解率,并可(1)70%--- 消化、吸收--- 上部 过此浓度的NH3被吸收入血。通过能提高UDP的小肠利用率(如加热、血液--- 30%---- 组织蛋白合(2)方式: 主动吸收 合成尿素而解毒。 甲醛包被、缓释等措施可提高UDP成 (3)载体: 碱性、酸瘤胃的Pr消化吸收特点 利用率)。 (2) 30% 粪便排出(粪性、中性系统 1.饲料Pr在瘤胃内经过微生物改7.NPN在瘤胃中集中、急剧分解不N)---血液)70%----未利用(4)顺序: L-AA > D-AA 组合成饲料中不曾有的支链AA。因仅有氮素损失,且可能造成中毒。 (尿N) 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反刍动物的8.对反刍动物补充AA、Pr的效果6大肠的消化 Cys>Met>Try>Leu>Phe>Lys≈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瘤胃微生物一般不如单胃动物明显,其效果取与单胃动物相同。 Ala>Ser>Asp>Glu 营养。 决于过瘤胃的数量以及过瘤胃AA进入盲肠的N 占摄入N的
其特点是吸收快、不竞2.反刍动物本身所需AA(小肠AA)在小肠的消化、吸收。 20% 争有限的载体,分解、来源于MCP、UDP(RUP)和内源蛋白3. 影响消化利用的因素 吸收时耗能少,可作为质。MCP可以满足动物需要的50~(1)瘤胃内环境的稳定 活性物质,合成时耗能100%,UDP是高产时的必要补充,内(2)日粮CP水平: 13% NH3少。 源蛋白质量少且较稳定。 浓度5mM ★ 6.试述保护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的前提、目的及常用保护方法。 答:微生物N中有10-20%是核酸N,对动物无营养价值
因此,保护优质饲料蛋白,防止瘤胃降解可提高蛋白的生物学价值。
尿素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产生NH3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的4倍;由于尿素被分解的速度远远大于MCP合成的速度,易造成氮素损失,只有当NPN在瘤胃中分解释放NH3的速度与(CH2O)n发酵释放能量和碳架速度密切同步时,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最大。 方法:
通过调整饲料的饲喂顺序,或选择不同的能量饲料,或对NPN及能量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可达到能氮同步释放,保证微生物及时有效地摄取NH3。 ★ 让快速降解的能氮同步比慢速降解的能氮同步更能有效刺激MCP的合成效率;且淀粉对瘤胃内养分与利用的影响比蛋白质大。 ★ 保证最佳的瘤胃NH3浓度,是获取的最大MCP合成量的关键。 ★ 瘤胃中NH3的浓度取决于: ★ (1)日粮CP浓度及降解率; ★ (2)内源尿素的再循环;
★ (3)能量及其他必需养分的水平。
★ 降低NH3的释放速度、降低瘤胃pH、提供磷,促进微生物对NH3的捕获力。 ★ 7.评定单胃动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的方法名称及计算方法? 答:(一)蛋白质
1. CP和DCP
CP最早使用的指标,只反映饲料中含N物质的多少
DCP=CP×dgcp 不同动物对同一蛋白质饲料的消化率不同 2.消化率
包括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一般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率成正比,但蛋白质消化后的利用率差别很大。dg是粗指标,不很准确。因为Pr的营养价值
主要取决于AA的消化率和AA的平衡性。 3.生物学效价(biological value,BV)
沉积Pr与消化Pr的比(消化蛋白转化为体组织蛋白的效率) 沉积蛋白 食入N-(FN+UN)
BV==----------×100%== ----------------×100%
消化蛋白 食入N-FN
BV值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好。BV一般在50%~80%范围内 4.净蛋白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 NPU)
沉积Pr与食入Pr的比(食入蛋白转化为体组织蛋白的效率) 沉积N
NPU= ----------×100%=BV×dg蛋白质
食入N
5.蛋白质斜率比
(二)AA的有效性评定 去盲肠鸡、回-直肠吻合猪 1.AA的消化率 假设:(1)合成AA的生长效率为100% 根据是否考虑内源分为真消化率和表观消 (2)AA的食入量与体增重、Pr沉积、饲 化率 料转化率等所观测指标间存在线性关系 根据收粪部位:回肠消化率/粪消化率 缺点:(1)两条假设不完全成立
规律:Tdg>Adg 5%; 3.有效lys含量的测定 粪消化率比回肠消化率高5-10%; ε-NH2 Lys游离与还原性基团反应
2.生长斜率比 4.血浆游离AA浓度 标准日粮:基础日粮+不同水平Lys 一般认为食入AA越多,血浆游离AA含量越高,根 待测日粮:待测饲料(Lys)保证其他养据采食前后游离AA浓度差来评定饲料品质。 分与基础日粮相同 5.微生物法 ★ 11.论述反刍动物利用NPN的原理及合理利用NPN的措施。 答:1.NPN的利用原理 (1)能量的含量 尿素 尿素酶 NH3 + CO2 ? 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时,需要一定能量和碳(CH2O)n 细菌酶 VFA + 酮酸(碳链) 架,这些养分主要是饲料(CH2O)n在瘤胃发酵NH3 +酮酸+ATP 细菌酶 AA---- MCP 真产生的。 胃、小肠酶 AA 吸收、合成 体蛋白、产品提高日粮中有效能的数量,可增加MCP的合成量。 蛋白质 (2)能量的有效性(同步性) 2. 利用NPN的意义 尿素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产生NH3的速度是微生物利 节约蛋白质、降低成本 用NH3合成MCP的4倍;由于尿素被分解的速度远远大影响NPN利用率的因素 于MCP合成的速度,易造成氮素损失,只有当NPN在瘤1)日粮能量及其有效性 胃中分解释放NH3的速度与(CH2O)n发酵释放能量和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 1.(CH2O)n的分类。 答:(1)单糖
(2)低聚糖或寡糖(2-10个糖单位) (3)多聚糖 (4)其它化合物
★2.(CH2O)n的营养生理作用。 答:1.供能和贮能: ? 戊糖构成核酸。
? 直接氧化供能。 ? 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 转化为糖元(肝脏、肌肉)-? 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短期存在形式。 ? 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 ? 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 3.作为前体物质:
2.构成体组织: ? 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3.比较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CH2O)n消化、吸收、代谢的异同。 答: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EAA C骨架; 一、消化吸收 (4)作为能源:葡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大脑、N组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织、肌肉的主要能源。 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反刍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一、消化吸收 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反刍动物消化C·H2O与单胃动物不同,表现在:消化方糖,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式、消化部位和消化产物。 糖和葡萄糖。 (1)饲料C·H2O→葡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 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2)瘤胃是消化C·H2O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C·H2O为: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 进食量的50-55%。 未消化吸收的C·H2O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1.消化过程 下发酵产生VFA。 C·H2O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 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1)复合C·H2O(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细胞在幼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芽糖和木二、代谢 二糖)和单糖; 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速物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酸,小范围内。 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 血糖维持稳定是二个过程的结果: 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C·H2O占采食C·H2O总量(1)葡萄糖从肠道、肝和其他器官进入血液; 的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过程同单胃动物,(2)血液葡萄糖离开到达各组织被利用(氧化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 或生物合成)。 2.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 血糖来源: 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少量有甲酸、异丁酸、戊酸、(1)从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 异戊酸和己酸。瘤胃中24hrsVFA产量3-4kg(奶牛瘤网(2)体内合成,主要在肝,前体物有AA、乳胃),绵羊300-400g;大肠产生并被动物利用了的VFA酸、丙酸、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为上述量的10%。 径 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受日粮因素影响,日粮组成血糖去路: (精粗比)、物理形式(颗粒大小)、采食量和饲喂次数(1)合成糖原; 等。 (2)合成脂肪; 3.甲烷的产生及其控制 (3)转化为AA,葡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非 4H2+HCO3-+H+→CH4+3H2O
根据某种微生物对某一AA的利用情况来
评定饲料品质。
(2)一次试验只能测一个AA,成本很高
3)特点:缺乏的氨基酸常常是EAA ;常发生在低蛋白饲粮和生长快、高产的动物;缺乏症可过补充所缺乏的氨基酸而缓解或纠正
碳架速度密切同步时,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最大。 通过调整饲料的饲喂顺序,或选择不同的能量饲料,或对NPN及能量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可达到能氮同步释放,保证微生物及时有效地摄取NH3。
白或重组合成菌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NEAA提供C架。
4.形成产品:
? 奶、肉、蛋
各种瘤胃菌均可进行此反应。
甲烷产量很高,能值高(7.6kcal/g)不能被动物利用,因而是巨大的能量损失,甲烷能占食入总能的6-8%。 4.VFA的吸收 C·H2O分解产生的VFA有75%直接从瘤网胃吸收,20%从真胃和瓣胃吸收,5%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吸收。
VFA吸收是被动的,C原子越多,吸收越快,吸收过程中,丁酸和一些丙酸在上皮和细胞中转化为β-羟丁酸和乳酸。上皮细胞对丁酸代谢十分活跃,相应促进其吸收速度。 VFA的代谢 1、合成:
乙酸,丁酸→体脂、乳脂 丙酸→葡萄糖 2、氧化
奶牛组织中体内50%乙酸, 2/3丁酸, 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需要量的70%。 葡萄糖的代谢 1、反刍动物所需葡糖主要是体内合成,部位在肝脏。
2、葡萄糖的生理功能:
? 是神经组织和血细胞的主要能
源。
? 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前体。 ? 反刍动物泌乳期、妊娠期需要
葡萄糖的量高,葡萄糖作为乳糖和甘油的前体物。
? 是合成NADPH所必需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