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FDA批准的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及分类一览
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Kinase)是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信号使者,可催化将ATP末端的γ-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上,从而将各种信号进行传递(图1)。蛋白激酶参与了众多的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存活、凋亡、代谢、转录以及分化等。药理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很多疾病,如肿瘤、炎症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蛋白激酶都是一个理想的药物靶点。
8 9 10
图1 Mechanism of protein kinases and related publications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对于蛋白激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90年代随着MAPK/ERK、JAK及PI3K等信号通路的揭示而达到一个研究热潮。迄今为止,在人体中发现了518种蛋白激酶,而编码具有激酶活性蛋白的基因则高达900多种。与之相对应,有关激酶抑制剂的研究也逐步发展,并在激酶作用机制的阐明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重要的药物研究热点。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也是逐年上升,从侧面反映了其在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性。 蛋白激酶抑制剂及其分类
过去的15年间,激酶抑制剂作为药物候选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在工业界。在人体现有药物靶点里面,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占比高达10%(FDA批准药物分子靶点深度解读)。2001年,第一个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Imatinib获得FDA批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十年该类药物以平均每年获批一种的速度稳步发展。而在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迎来爆发式发展,共有15种新药获得审批。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有31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获得审批,同时还有大量的化合物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究中。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解析了超过5000种的蛋白激酶或蛋白激酶-抑制剂复合体的晶体结构,且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类蛋白激酶具有明确的小分子抑制剂。因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领域。
29 30 31 32 33
蛋白激酶尽管在一级序列上有所差异,但在三维结构上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特别是在催化活性结构域附近。该区域存在一个β-折叠构成的N-lobe区域及α-螺旋构成的C-lobe区域,而ATP结合在两者构成的沟状区,也是很多激酶抑制剂的结合位点。活性位点附近还存在一条Activation-Loop,通常末端存在一个保守的Asp-Phe-Gly (DFG)结构基序(图2A)。
34
2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图2 Kinase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reversible small-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
根据结合模式的不同,激酶抑制剂可分为不可逆及可逆两大类。前者指化合物通过与Cys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在ATP结合位点上,从而封闭ATP的结合空间,该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后者根据结合口袋区域及DFG基序构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种主要的不同亚型(图2B)。类型Ⅰ为ATP竞争性抑制剂,结合与活性形式激酶DFG基序上的Asp残基。类型Ⅱ抑制剂结合与非活性状态的激酶中,其上DFG基序上的Asp残基朝向分子外侧。而类型Ⅲ的抑制剂结合在ATP附近别构位点上,但同ATP结合口袋没有相互作用。类型Ⅳ抑制剂结合在远离ATP结合位点的别构作用区域。还有些激酶抑制剂,如双底物类抑制剂,可以统一划分在类型Ⅴ里面,作用模式与上述四类有所不同。
46 47 48 49 50
图3 Small molecular kinase inhibitors approved by FDA in 2001-2016
在获批的31中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中(图3),绝大多数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有些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只有2014年七月获批的Idelalisib属于脂激酶类抑制剂。根据靶点蛋白及药物属性的不同,分类整理如下:
51
1. FDA批准的可逆NRTK(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3
52 53
图4 Reversible NITK inhibitors
54 55
2. FDA批准的可逆RTK(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4
56 57
图5 Reversible RTK inhibitors-1
58 59
图6 Reversible RTK inhibitors-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