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试述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结构。
2.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堂课中,执教老师对教科书所设的探究活动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您来教这堂课,您会怎样处理?
3.微观教学的“五步法”是什么?您认为“五步法”对课堂教学有哪些意义?
1、答:(1)、《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也就是生产什么——谁在生产——为谁生产,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或舞台)──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所知道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是从生产开始,而新教材从消费开始,主要是因为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教材呈现出的几大形式模块:
纵向结构:单元——课题——框题(1课时)——目题(每框设2-3目)——单元综合探究
横向结构:单元管涌图、单元导读、各课引言、探究活动、辅助栏目(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
(2)、《政治生活》全书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文明,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围绕着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而展开的,主要有:一、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对应第一课)。二、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对应第二课和第二单元)。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应第三单元)。四、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应第四单元)。 除了具有经济生活的结构特征外,每框中的三个目题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第一目是情境导入;第二目是情境分析;第三目是情境回归。 (3)、《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 、“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4)、《生活与哲学》的第一单元是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单元的核心问题,则是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说明这一主题,首先就应当知道,哲学是什么?哲学要回答和解决什么问题?哲学以怎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它要回答和解决什么问题?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它的当代使命是什么?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是探索世界与追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求真理,第二单元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是什么或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意识观;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理解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点和能动的反映观点,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把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单元是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是怎样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对立统一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结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第七课、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综合探究);第四单元是认识社会与行为选择,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围绕这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