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人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人将予以删除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化 学2019.0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本部分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上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与类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人面鱼纹陶盆 “马踏飞燕”铜奔马 金属材料 宇航员的航天服 有机高分子材料 光导纤维 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陶瓷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作用材料与类型存在对应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奔马主要材料是铜,铜单质属于金属材料,存在对应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宇航员的航天服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存在对应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导纤维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复合材料,不存在对应关系,故D符合题意。 2.家用暖气片大多用低碳钢材料制成,一旦生锈不仅影响美观,也会造成安全隐患。下列防止生锈的方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在暖气片表面镀锡 B. 在暖气片表面涂漆
C. 在暖气片表面涂铝粉 D. 非供暖期在暖气内充满弱碱性的无氧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铁比锡活泼,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加速铁的腐蚀,存在安全隐患,故A符合题意;
B、表面涂漆,避免铁与空气接触,可以防止铁生锈,不存在安全隐患,故B不符合题意; C、铝比铁活泼,保护铁不生锈,对铁起保护作用,不存在安全隐患,故C不符合题意;
D、充满弱碱性的无氧水,避免构成原电池,保护铁不生锈,不存在安全隐患,故D不符合题意。 3.常温下,将2种一元酸HX和HY分别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 组别 甲 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Y为强酸 B. HX溶液的pH=1 -++-C. 甲的混合液中c(X) = c(Na) D. 乙的混合液中c(Na) > c(Y) 混合前 c(HX)=0.1 mol·L-1 c(NaOH) = 0.1mol·L-1 c(HY)=0.1 mol·L-1 c(NaOH) = 0.1mol·L-1 混合后 pH = 9 pH = 7 【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论哪组溶液都是恰好完全反应,都生成正盐,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以及混合后的pH,判断HX和HY是强酸还是弱酸。 【详解】A、根据乙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且两种溶液浓度相等,两种溶液恰好生成NaY,溶液显中性,该盐为强酸强碱盐,即HY为强酸,故A正确; B、两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即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X,混合后pH=9,溶液显碱性,即HX为弱酸,HX溶液的pH>1,故B错误;
C、甲的混合液中,溶质为NaX,HX为弱酸,X-发生水解,即c(Na+)>c(X-),故C错误; D、以的混合液中,溶质为NaY,HY为强酸,即c(Na+)=c(Y-),故D错误。
4.NaCl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NaCl溶于水配成1 mol·L-1的溶液,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离子为Na +
B. 溶液中含有NA个Na
C. 水合b离子的图示不科学
D. 室温下测定该NaCl溶液的pH小于7,是由于Cl水解导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a离子为Cl-,b离子为Na+,然后溶解过程图示进行分析。
+--+-+
【详解】A、Na核外有2个电子层,Cl核外有3个电子层,即Cl的半径大于Na,a离子为Cl,b为Na,
-
故A错误;
B、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即无法判断Na+的数目,故B错误; C、H2O中H+显+1价,b为Na+,根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原理,Na+应被氧原子“包围”,即水合b离子的图示不科学,故C正确;
D、NaCl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显中性,即pH=7,故D错误。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B,学生仍为Na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则溶液Na+的物质的量为1mol,忽略了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即n=Vc。
5.114号元素为Fl(中文名“”),它是主族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l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B. Fl是第七周期第IVA族元素 C. Fl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 D. Fl的原子半径小于同主族其他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即F1的核电荷数为114,F1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7,故A说法正确;
B、F1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4,即属于IVA族,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即F1位于第七周期第IVA族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即F1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故C说法正确;
1
D、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即F1的原子半径大于同主族其他元素,故D说法错误。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B,判断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需要掌握每一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系数,即2、10、18、36、54、86、118,然后根据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进行判断。
6.锌锰碱性干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化学电源。电池中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直接反应会降低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称为自放电现象。
下列关于原电池和干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者正极材料不同
B. MnO2的放电产物可能是KMnO4 C. 两者负极反应式均为Zn失电子
D. 原电池中Zn与稀H2SO4存在自放电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左图为干电池,干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碳棒,右图为原电池,正极材料是铜单质,两者正极材料不同,故A说法正确;
B、干电池中MnO2应作氧化剂,Mn的化合价降低,故B说法错误; C、所给装置中Zn为负极,Zn失去电子,故C说法正确;
D、根据自放电现象的定义,Zn与稀硫酸能够发生反应,即原电池中Zn与稀硫酸存在自放电现象,故D说法正确。
7.取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白色沉淀是难溶的AgCl B. 由实验②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 C. 若按①③顺序实验,看不到黑色沉淀 D. 若按②①顺序实验,看不到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反应向着更难溶的方向进行分析。
【详解】A、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发生Ag++Cl-=AgCl↓,即实验①中白色沉淀是AgCl,故A说法正确;
B、实验②中加入过量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产生AgI,即发生AgCl(s)+I-(aq)=AgI(s)+Cl-(aq),推出AgI比AgCl更难溶,故B说法正确;
C、实验③得到黑色沉淀,该黑色沉淀为Ag2S,推出Ag2S比AgI更难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gCl>AgI>Ag2S,按①③顺序实验,能观察黑色沉淀,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选项C分析,按照②①顺序实验,生成更难溶的AgI,不能得到AgCl,即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故D说法正确。
8.下列事实与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 > 7:CH3COONa === CH3COO+Na 3+-B. 实验室用氯化铝溶液和氨水制备氢氧化铝:Al +3OH === Al(OH)3↓
++
C. 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 + 2H === SO2 ↑ + S↓+ 2Na + H2O 2-2-D.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CaSO4(s) + CO3(aq) === CaCO3(s) + SO4(aq)
【答案】D 【解析】
--
【详解】A、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CH3COO发生水解,CH3COO+H2O
CH3COOH+OH-,是
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NH3·H2O是弱碱,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是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Na2S2O3是可溶的强电解质,需要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是S2O32-+2H+=SO2↑+S↓+H2O,故C错误; D、CaSO4是微溶物,CaCO3是难溶物,因此可以发生CaSO4(s) + CO32-(aq) = CaCO3(s) + SO42-(aq),故D正确。 9.聚碳酸酯(
)的透光率良好。它可制作车、船、飞机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
片、光盘、唱片等。它可用绿色化学原料X(不正确的是 ...
)与另一原料Y反应制得,同时生成甲醇。下列说法
A. Y的分子结构中有2个酚羟基 B. Y的分子式为C15H18O2
C. X的核磁共振氢谱有1个吸收峰 D. X、Y生成聚碳酸酯发生的是缩聚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