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刘 宇
【摘 要】[摘 要]探索跨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以后更好地就业和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变化的大趋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专业教师结构,整合高职师资力量,引导学生做好跨专业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构建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好专业群、专业链,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
【期刊名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024)004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跨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 [
网
络
出
版]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268.C.20240725.1533.047.html [基金项目]2024 年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学生工作室’模式的高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24JG28)。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院校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培养职业人才的核心基地,也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强化职业素养、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保障。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代,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速度提升,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不
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深更精的造诣,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涉猎,从而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更好的就业门路。
一、高职培养跨专业人才的意义和条件分析
(一)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竞争力,全面应对普通高校带来的就业压力
以往,普通本科院校更多的是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更多的是职业型大学。现在,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都在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向应用型大学发展转变,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得到更好的融合,推动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应用型大学的转变和强化,对高职院校发展构成了更多的挑战。普通高校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理论素养较高,应用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削弱高等职业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探索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跨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中国高职院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一大方向和趋势。让学生不仅能够在专业应用领域有更强的技能,还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他们的跨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广度上有更好的拓展[1]。跨专业人才培养突出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职业应用技能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造就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既能够应对普通高校的竞争和挑战,又能够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变化,服务社会经济长远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承载压力,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未来发
展。这就要求必须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产品融入更多的科技附加值,生产和销售更多高精尖的产品。
与之相对的就是需要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要和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更多的调整和变数,也需要更多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服务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另外,科技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学科之间的横向渗透和交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知识面要更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市场对人才的未来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让他们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从而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空间,也为经济发展奠定较好的人才基础。
(三)高职院校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校企合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践平台 进入21 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有着更为丰富的师资力量,教师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优化。这些教师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还有着较为过硬的应用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为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专业基础。
高职院校普遍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更多的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师资力量,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企业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都是当地或者与之相关的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仅有着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社会形象,而且拥有过硬的生产设备、研发实力和较好的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