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郭璞易学渊源考(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郭璞易学渊源考(一)

摘要:在易学史上,郭璞素被目为方士术者流,而摒弃于易学家队伍之外。殊不知,郭璞正是通过其易占活动,为发展中国易学尤其是易象数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了给郭璞正名,本文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寒微的身世和坎坷的际遇,指出易占是郭璞参政议政、实现济世志的中介,占卜活动成了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远非一般方士术者所能比。一是结合《晋书》本传及郭璞著作,对郭璞的易学渊源作一番深入的考证。笔者认为,从大的范围来说,郭璞承袭了古易《归藏》、《连山》以及《周易》,《归藏》亦赖郭璞《尔雅注》、《山海经注》得以保存若干材料;从小的范围来说,郭璞祖尚汉孟喜、焦延寿、京房易象数学,兼习费直易义理学,直承魏管辂种种术数法,俨然成为晋代一名擅长术数的易象数学大师。 关键词:《归藏》;《连山》;易象数学;义理学;占卜;术数在中国文化史上,郭璞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不仅为发展游仙诗、山水赋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为发展训诂学、神话学立下汗马功劳。故他在学术界素有诗人、辞赋家、语言学家、神话学家之桂冠。但,自古至今却无人目之为易学家,“正统”的易学家把他打人方士术者流,对其显赫的易学成就更不屑一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晋代易学史原生态运动的认识和把握。鉴此,笔者在钻研郭璞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史乘,考察郭璞的易占活动,辨别其易学渊源,发掘其易学思想,弄清其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庶几有助于对中国易学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限于篇幅,本文只就郭璞的易学渊源作一番考证。至于郭璞的易学思想,笔者将另撰文介绍。 在考察郭璞易学渊源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郭璞的生平际遇,弄清易占活动在郭璞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生于公元276年,即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二年;卒于公元324年,即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二年,享年49岁。郭璞出身寒门庶族,其父郭瑗在西晋时初任尚书都令史。据段熙仲考证,在刘宋朝令史官不过七品,禄不及四百石,位在郎下。令史有如后代的书吏,在官府中担任抄写、起草文件之类的冗务。而两晋社会承袭了曹魏九晶官人法,取士用人注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晶无庶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在政治、经济以至文化方面确保了高级士族世代不易之特权。贫寒出身的人在政治上根本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寒门与世族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两晋历代统治者谁都不想去填平它。这就注定了郭璞一辈子不可能获得高官显职。故他虽离乡背井,千里迢迢来到江南投奔东晋新王朝,但因他不属于南渡的诸大士族(王、谢、桓、庾等)之列,故始终不得朝廷重用1]。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一件事,是晋明帝司马绍在东宫时(即当太子时),与温峤、庾亮并有布衣之好,郭璞亦以才华卓异见重,埒于温、庾,为时人所赞誉。可是司马绍当上皇帝后,温、庾二人都被擢升,先后执掌朝政,而郭璞却被冷落一旁,屈居下僚。司马绍何以不重用郭璞呢?《晋书》作者以为这是郭璞自身的原因:“性轻易,不修威仪,嗜酒好色,时或过度”(《晋书》本传),从古到今都有人持这种看法。但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并不在于郭璞的行为失检点。众所周知,魏末两晋社会玄风大炽,所谓名士文人,大都反对儒家的传统和礼教,一味追求任诞旷放的生活。使

在达官贵人中,亦不乏此种人。其放荡狂妄的程度,与郭璞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仕途2]。这说明,行为放荡不羁,乃晋代上层社会的——种时尚,它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纵容和默认。因而《晋书》作者所称郭璞的“嗜酒好色”,也决非是其仕途偃蹇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乃是东晋皇帝重门阀,重出身。东晋王朝是草创于江左的新政权,面临着权力的再分配。南北诸大土族都觊觎着为数不多的显要官职,这就产生了“僧多粥少”的问题。晋元帝、晋明帝尚且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以致叛乱迭起,哪里会想到出身于寒门庶族的郭璞呢?

此外,郭璞之所以终其生无法跻身于重臣之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统治者眼中,他乃一

介方术之士,属社会末流,不能登高堂殿宇,否则有损朝廷声誉3]”。故终其生不过是军阀王敦府下的一名幕僚。这跟汉武帝把大学问家东方朔视为插科打诨、消愁解闷的俳优,何其相似乃尔!

上述这些情况,决定了郭璞在仕途上不可能飞黄腾达。这对自幼接受儒家经典教养、素有济世大志的郭璞来说,不啻是沉重的打击。他痛苦愤懑,却又无可奈何。晋元帝是他的相知、同龄人;晋明帝与他有布衣之好;先后执政的王导、温峤、庾亮,又是他的老上司、挚友。碍于情面,他没有勇气同这伙统治者直接抗争(即使抗争了,也是无济于事,因为统治者要维护的是门阀制度,而不是私人交情),只好默默忍受着朝廷对他的这种“冷处理”。这是何等难堪的境遇啊!

尽管如此,郭璞仍不改初衷。他在《客傲》里坦称:“吾不能几韵于数贤,故寂然玩此员策与智骨”,表示自己不能步庄周、老莱子、严君平、梅福、梁鸿、焦先、阮籍等先贤之后尘,避世隐居,而甘愿厮守在低微的职位上,“寂然”玩弄“员策与智骨”4],即从事占卜活动。对郭璞来说,占卜是他议政参政、实现济世志的主要中介。郭璞对东晋王朝弊政的诸多批评及其匡正的措施,大都是借其占卜的结果堂而皇之地提出来的。可以这样说,占卜活动是郭璞政治生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郭璞政治生涯中,因其占筮“灵验”为执政者赏识而谋得一个低微的官职,也因他借占卜结果竭力阻谏王敦叛逆而惹来杀身之祸)。故《晋书》本传关于郭璞占卜活动的记载占了大部分的篇幅,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古今诸多学者颇轻视史传中有关占卜活动的记载,往往大加鞭挞。或以为它们有乖史实,或斥之荒唐迷信,故罕有人能深入剖析它们,因而亦无从认识其蕴藏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于《晋书·郭璞传》来说,如果忽略了有关郭璞占卜活动的记载,可供我们研究郭璞的生平、思想以及学术成就的材料又能有多少呢?故我们要想真正认识郭璞其人,就不能不研究其占卜活动。 至于郭璞占卜的理论渊源,《晋书》本传是这样说的:

(璞)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5] 可见郭璞的启蒙老师郭公,是位精于卜筮的术数大师;郭璞占卜的启蒙读本,是《青囊中书》。《青囊中书》郭璞在世时已焚于火,没有流传下来,故其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从《晋书》本传上下文内容来看,它当是一部以阐述占卜之术为主,兼及天文、五行、堪舆术的术数学专着。它的作者,很可能就是郭公本人,是书当是他研读占卜理论的心得与总结自己及他人占卜经验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故郭公视为至宝,轻易不授人。而郭璞从郭公那里得到《青囊中书》后,亦秘不授人(可能是找不到合适的传人),故他的不肖门人赵载才有窃书之举。

由于《青囊中书》的失传,我们无法准确判断郭璞占卜理论的渊源,但从郭璞的占卜活动及其著作中,仍可窥见一二。

(一)从大的范围来说,郭璞的占卜之术源于易学,这是确定无疑的。 古之易书有三种,《周礼,春官·宗伯》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曰《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6]

这三种易书,郭璞似都兼而习之,尤其是后二种(《归藏》、《周易》)可谓烂熟于心。这对于今天的易学家来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连山》、《归藏》这两种易书已亡佚),就是与郭璞同时代的东晋易学家,恐亦罕有人兼治三易。但对生性信古好奇的郭璞来说,兼治三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当然,由于《连山》、《归藏》的失传,我们已无从窥见其原貌(现存古三坟书虽收有《连山》、《归藏》,但系后人伪托。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连山》、《归藏》,亦真伪莫辨),

但郭璞钻研过《归藏》一书,并在自己著作中多次加以引用,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且看: 1.《尔雅·释畜·羊属》:“夏羊,牡输。”郭璞注:“黑羝也。《归藏》曰:‘两壶两输’。”7] 2.《山海经》第二《西山经》:“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亦似此状也。”8] 3.《山海经》第六《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日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郭璞注:“(《归藏》)《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9] 4.《山海经》第七《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僻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佩玉璜。在大运山北。”郭璞注:“《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10] 5.《山海经》第九《海外东经》:“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郭璞注:“庄周云:‘昔者十日并出,草木焦枯。’《淮南子》亦云:‘尧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鸟尽死。’《离骚》所谓‘羿焉毕日?鸟焉落羽’者也。《归藏·郑母经》云:‘昔者羿善射,毕十日,果毕之。……”11] 6.《山海经》第十五《大荒南经》:“有女子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郭璞注:“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归藏》)《启筮》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畅谷。’故尧因此而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其后世遂为此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于甘水中,

以效其出入场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12] 7.《山海经》第十六《大荒西经》:“有禹攻共工国山。”郭璞注:“言攻其国,杀其臣相柳于此山。(《归藏》)《启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发’也。”13] 8.《山海经》第十六《大荒西经》:“开(即夏后启,汉人避景帝刘启讳改)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郭璞注:“皆天帝乐名也。开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开筮》(即《归藏·启筮》)曰:‘昔彼《九冥》,是与帝《辩》同宫之序,是谓《九歌》。’又曰:‘不得窃《辩》与《九歌》以国于下。’义具见于《归藏》。”14] 9.《山海经》第十八《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自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开筮》(即《归藏·启筮》)曰:‘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汉元帝时,临淮、徐县地踊长五六里,高二丈,即息壤之类也。”15]

以上九条,乃笔者从郭璞《尔雅注》、《山海经注》中摘录出来的。郭璞在注释《尔雅》、《山海经》的过程中,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引用了古易《归藏》中的诸多材料,不仅疏通了文意,而且丰富了其内涵,从而提高了这两种书的学术价值(郭璞《尔雅注》后来成了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一种,郭璞《山海经注》亦成了后世学者研读的蓝本,并被明《正统道藏》列为道教经典)。郭璞对《归藏》如此之熟悉,足见其平素对《归藏》用功之深。而古易《归藏》对郭璞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亦就可想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郭璞在注释《尔雅》、《山海经》中引用了《归藏》的若干材料,才使得后人得以窥见古易《归藏》原貌之一二。不难设想,女口果不是郭璞为我们保存了《归藏》的些许材料,我们至今仍不知古易《归藏》为何物。仅此一点,郭璞对易学发展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了。 至于古易《连山》,郭璞在《客傲》一文中提及:“徒费思于钻味,摹《洞林》乎《连山》”,意谓徒费心思钻研卜筮之术,摹仿古易《连山》而作《洞林》(《洞林》亦称《易洞林》记载郭璞生平筮验六十余事。是书已佚,今有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本)。这是郭璞借客人之口以自嘲的话。我们据此或许可以说,郭璞研读过古易《连山》,《洞林》一书正是

郭璞易学渊源考(一)

郭璞易学渊源考(一)摘要:在易学史上,郭璞素被目为方士术者流,而摒弃于易学家队伍之外。殊不知,郭璞正是通过其易占活动,为发展中国易学尤其是易象数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了给郭璞正名,本文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寒微的身世和坎坷的际遇,指出易占是郭璞参政议政、实现济世志的中介,占卜活动成了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远非一般方士术者所能比。一是结合《晋书》本传及郭璞著作,对郭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vk964a3w60fvam2gyzr6h1tx45d76007m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