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全套教案(55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的判定方法1) SAS ↓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的判定方法2) 提出问题: 观察两副三角尺,其中同样角度(300与600,或450与450)的两个三角尺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看起来是相似的。 ↓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角对应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 延伸问题: 作?ABC与?A1B1C1,使得∠A=∠A1,∠B=∠B1,这时它们的第三角满足∠C=∠C1吗?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三角形判定方法(SAS)的区别与联系来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体会事物间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通过观察同样角度的两副三角尺,可以发现:两个三角尺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形状相同。学生从实物的比较中容易直观地得到: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角对应相等,它们很可能相似。 作图并动手进行尺规实验来探索命题成立的可能性,让学生经历定理的重发现过程,有助于对定理的理解。 让学生进行协同式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AB﹑A1B1BCAC﹑,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操作并判断) B1C1A1C1↓ 分析:学生通过度量,不难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角满足 ∠C=∠C1,ABBCAC==。 A1B1B1C1A1C1↓ 分别改变这两个三角形边的大小,而不改变它们的角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再作出具体判断。) 探究方法: 探究3 分别改变这两个三角形边的大小,而不改变它们的角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教师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进行演示验证,引导学生观察在动态变化中存在的不变因素。) ↓ 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由学生独立完成) A A1 CB 若∠A=∠A1,∠B=∠B1 B1 C1 则? ?ABC∽?A1B1C1 把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作静态探究与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理的内涵。 对几何定理作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三维注解有利于学生进行认知重构,以全方位地准确把握定理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进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思路,体会这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ASA进行相关证明与计算的雷同性。 应用新知: 例2 如图27·2-7,弦AB和CD相交于⊙O内一点P, 求证:PA·PB=PC·PD。 DA O C 分析:欲证PA·PB=PC·PD,只需BPAPCPAPC??,欲证PDPBPDPB只需?PAC∽?PDB,欲证?PAC∽?PDB,只需∠A=∠D,∠C=∠B。 运用提高 课堂小结: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备选题: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进行相关证明与计算,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定理。 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收获。 如图AD⊥AB于D,CE⊥AB于E交AB于F,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有 对。 备选题答案:6 AE FBDC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由于上两节课已经学习了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使探究途径多元化,把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作静态探究与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的全面性,丰富探究的内涵。协同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数学实验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4. 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与全等三角

形判定方法(SAS)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6. 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及其应用 难点: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2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1. 复习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SS) 的区别与联系: 从回顾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SSS 1的过程及复习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的判定方法1) 2. 回顾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的过程 ↓ 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2的途径 提出问题: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与?A1B1C1,使∠A=∠A1,定方法1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SS)的区别与联系两个角度来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体会事物间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关系。 学生通过作图,动手度量三角形的各边的比例以及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大小,从尺规实验的角度探索命题成立的可能性,丰富学生的尺规作图与尺规探究经验。 改变∠A或k值的大小再作尺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在变化中捕捉不变因素的能力。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培养学生学习在图形的动态变化中探究不变因素的能力。 对几何定理作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三维注解有利于学生进行认知重构,以全方位地准确把握定理的内容。 AB和A1B1AC都等于给定的值k,量出它们的第三组对应边BC和B1C1的长,A1C1它们的比等于k吗?另外两组对应角∠B与∠B1,∠C与∠C1是否相等? (学生独立操作并判断) ↓ 分析:学生通过度量,不难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组对应边BC和B1C1的比都等于k,另外两组对应角∠B=∠B1,∠C=∠C1。 延伸问题: 改变∠A或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再作出具体判断。) 探究方法: 探究2 改变∠A或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教师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进行演示验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动态变化中捕捉不变因素。) ↓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由学生独立完成) A1 A CB B1 C1 若∠A=∠A1,则? ABAC==k A1B1A1C1?ABC∽?A1B1C1 辨析:对于?ABC与?A1B1C1,如果ABAC=,∠B=∠B1, A1B1A1C1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试着画画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寻找问题的所在,并集中展示反例。) 应用新知: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ABC与?A1B1C1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0,AB=7cm,AC=14cm, ∠A1=1200,A1B1= 3cm,A1C1=6cm。 (2)∠B=1200,AB=2cm,AC=6cm, ∠B1=1200,A1B1= 8cm,A1C1=24cm。 分析: (1) 通过辨析,使学生对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2的判定条件- -“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具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了解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进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思路,体会这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进行相关证明与计算的雷同性。 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ABAC7==,∠A=∠A1=1200 A1B1A1C13? ?ABC∽?A1B1C1 (2)ABAC1方法2的判定条件“角相等”必须是 ==,∠B=∠B1=1200但∠B与∠B1不“夹角相等”。 A1B1A1C14是AB ﹑AC﹑ A1B1 ﹑A1C1的夹角,所以?ABC与?A1B1C1不相似。 运用提高 课堂小结: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进行相关证明与计算,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定理。 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布置作业: 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1. 备选题: 在本节课中都有收获。 已知零件的外径为25cm,要求它的厚度x,需先求出它的内孔直径 AB,现用一个交叉卡钳(AC和BD的长相等)去量(如图),若OA:

高中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全套教案(55页)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的判定方法1)S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的判定方法2)提出问题:观察两副三角尺,其中同样角度(300与600,或450与450)的两个三角尺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看起来是相似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角对应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延伸问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vb4s4thok7b3ef97wu606i7k4ff8500zf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