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阅读入手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语文知识、语言积累、阅读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诸多方面。作为小学生,老师必须从阅读入手,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由学生本身的成长过程决定的。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本身还没有大量的阅读过很多文章,阅读能力还很有限。教师必须从多方入手,加强学生的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24)01-0147-01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因为小学生这些能力是不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阅读训练,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现在依旧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字、词、句是组成课文的基本元素,只有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到达逐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字词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运用。同时,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整合全文,读懂课文,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理解字词时,要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己去解决一些常用的字词,读准字音,懂得词义,再结合句子把音、意渗透到理解句子中去。对于一些特殊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教师要加强引导解决。在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中,学生在自学解决了常用的字词后,教师可提醒“树干”的“干”、“不禁”的“禁”的读音在多音中选择哪一读音;“天堂”等多义词的取义等。然后,加以运用区别。“干(gàn)”除了“树干”,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在读gān的时候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一词多义运用也可以采取不同词义进行说话的训练。在这方面的训练上,一定要以课文训练为重点。 对于句子的理解,要在对字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才能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因为有的句子有多种意思,离开了课文内容就难以选择;因为汉语的丰富多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来理解。在《幸福是什么》中,有这么一句“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是不是尽了自己的义务,做了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得到了好处和快乐,自己也就幸福了呢?”有的说:“那是肯定!”有的则说:“我这样做了,人们是不是真的得到了好处和快乐呢?”……课堂活跃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渐渐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 阅读教学要加强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一篇课文的字词句以及段略,都不孤立无缘的,它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必须加强对全文的理解。四年级上册《白鹅》一课,在理解字词句的同时,学会理解全文。一要把握整体结构,总写白鹅的“高傲”,再从叫声、步态、吃相来进行分述;二要把握重点,吃相就是重点,吃的食物、步骤、侍候,为什么会昂首大叫?只要理清了这些脉络,对全文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3. 阅读教学中思想内容的挖掘也很重要。一篇课文虽然有的只有中心意思,
但也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达到什么目的。主要是指应用文,但说明文多一些。这里主要指有思想性的文章。老师既要人学生读懂整篇文章,也要挖掘出思想内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除了基本意思外,还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周恩来成长的社会环境,是谁的话语让他不能忘怀,周恩来闯进租借见到了什么,他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的,从而达到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含义,表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引导学生自觉向周恩来同志学习。
二、立足教材和学生思想实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教材也进行了大量改革,删减了一些旧有的课文,增加了不少具有现实价值的文章。现行教材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教育性、引导性。所以教师必须立足教材。从现实学生的思想情况看,属于少儿时期,见识多,思想活跃,必须从他们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 1. 教师要了解教材体系。这一点,教师必须读《新课标》,通读教材,把握每个年段、每个年级、每一期的教材重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不会断章取义,培养过程才有连续性、系统性。
2. 立足教材,助阵学生阅读。正因为教材内容的选定是不少专家学者经过论证了的,能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身心发展来考虑,老师在教学中立足教材是必须的。同时,助阵学生阅读,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人说过,方法是才能的一半。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加深理解。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雅鲁藏布大瀑布》等四篇课文,皆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在指导自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去如何理解这类文章:描绘的景观不一样,方法也各异,但都是为了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人们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培养强烈的爱国热情,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当然,对每类课文学习方法的选择,得有老师自己去摸索,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助阵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年龄特征,因为个体差异,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处理阅读过程中的深深浅浅。
三、拓展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一个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来说,只读教材内容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指导阅读每一篇课文外,还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拓展学生的阅读:一是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的拓展。如文章的作者;与文章相关的自然景观;文中人物的详细介绍等等。二是现行教材每册增加的课文内容。三是《新课标》要求的内容及数量。四是其他有益的书籍等。这些内容和书籍,教师一定去收集,理出名目,才能有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学生广泛读书的目的。中国古代读书人,在最初读书的时候,对文言文不是很理解的,但读多了,或反复读,其义自现是能够达到的。所以,语文教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英小环.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
刊,2013,10(4):214.
[2]德吉.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语感提升语文素养[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