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加强现场工作队能力建设为新疆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加强现场工作队能力建设为新疆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与减灾》 2017年第6期

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震现场工作队,携带相关设备前往震区,为各级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调查信息,及时准确、有的放矢调动各种救援力量,实施地震救援和应急决策。地震现场工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震区流动监测台网架设,研判震区震情形势,组织舆情应对和应急宣传;二是开展灾害调查和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确定灾害影响范围及程度,发布地震灾害烈度图,指导救灾力量调动、人员搜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和恢复重建工作;三是组织地震灾害科学考察,开展地震地质构造、地震地质灾害、典型建(构)筑震害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地震现场工作成果应用贯串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始终,是地震系统科技研究工作服务于政府的具体体现,是对震区群众传递党和政府关怀的重要途径。

新疆与西藏、云南是我国发生破坏性地震最多的三个省份,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无备”为原则,多措并举,积极支持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加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投入,致力于“防大震、抗大灾”应急准备工作。“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累计投入6000万元加强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地震救援训练场、采购应急救援装备、开展地震现场处置能力和救援队伍培训,为新疆救援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地震现场工作服务于地震灾害救援始终,因此,在加强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新疆地震现场工作队专业技术能力也迅速成长,装备与技术保障水平、制度建设等更加全面、完善。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成功应对新疆境内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3次,其中6级地震5次,7级地震1次。新疆地震现场工作队还参与支援了疆外四川芦山7.0级地震、甘肃彰县-岷县6.6级地震和青海门源6.4级地震现场工作,2015年6月派出队员赴尼泊尔参与8.0级地震中国援建“两县两路”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为更好服务于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工作队采取以人数换时间、以人数换空间,保证时间前移、空间前移、阶段前移,最大限度地将地震现场工作队的工作重心提前于党和政府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大重心之前,做到科学精准性和服务及时性相结合,为自治区党和政府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做好参谋、助手。

新源和静6.6级地震现场

三线作战,科学高效

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发生6.6级地震,自治区地震局迅速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向中国地震局、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领导通报地震三要素。正在伊犁开展调研工作的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新疆地震局王海涛局长、伊犁州刘青昊副州长一行抵达新源县那拉提镇后迅速建立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由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担任总指挥,新疆地震局王海涛局长担任指挥长,下设震情分析组、地震监测组、灾害评估组、现场工作协调组、信息宣传组、通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

现场指挥部要求在疆内工作的所有地震现场工作队员第一时间由不同方向往震中集结,沿途了解灾情并汇报,集结后第一时间确定灾情范围。本次地震影响范围大,涉及天山中段南北

坡,各地州之间道路崎岖,距离较远,现场指挥部决定将灾区分成三个战场,统筹技术力量实施三线作战计划,东线(新源及周边灾区)由王海涛局长指挥、宋立军处长担任技术负责,西线(和静及周边灾区)由宋和平副局长指挥、胡伟华副所长担任技术负责,北线(天山北坡塔城地区及周边灾区)由张勇副局长指挥、唐丽华副所长担任技术负责。由国家、自治区、州、县各级地震部门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江苏与河北省地震局110余名人员组成的联合地震现场工作队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在震区各级党委、政府相关人员的协调与配合下,开展震情趋势判断、地震监测、强震观测和灾害调查评估等现场应急工作。

3个分队17个小组白天分别在巴州、伊犁州、塔城地区对震区的民房、公共服务设施、公用建筑、生命线工程等破坏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晚上分析监测数据,整理调查资料,累计行程3万余千米,共完成震害调查点193个,为抢时间,争取主动,白天分组调查,晚上加班加点,每天休息时间只有2~3个小时,连续奋战5个昼夜。经现场工作队调查、评估,本次地震造成52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无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9亿元。地震灾区主要涉及13个县市(团场),灾区总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灾区人口约55万人,房屋毁坏和较大程度破坏造成失去住所共计11万人,圆满完成现场应急工作。

皮山6.5级地震现场

有序应对,保障到位

2015年7月3日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震中距离皮山县城7千米,和田地区皮山县、墨玉县、兵团第十四师、第三师和喀什地区叶城县受灾,极震区烈度为Ⅷ度,是新疆近十几年来,唯一的Ⅷ度极震区包含了整个县城的浅源强震。地震造成3人死亡、260人受伤,房屋受损约7万户、30万间,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3亿元。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自治区地震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根据轮值值班制度,北京地震局、安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搜救中心等兄弟单位都第一时间派出专家赶赴现场。由于皮山县距离乌鲁木齐较远,为了保证地震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指挥部迅速调集新疆地震局驻喀什地区“访惠聚工作组”、喀什基准台、和田地震台工作人员先期赶往灾区,调查了解灾情,确保了地震部门第一时间与震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对接工作。

4日凌晨,中国地震局与各省局现场工作队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克服交通不便、机场扩建停航等不利因素在皮山县城集结,成立了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统一指挥,各部门、各小组分工配合,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工作机制,确保现场应急指挥协调工作的统一、顺畅和高效,并注重加强与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沟通。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掌握的资料,迅速向自治区提出了6项工作建议,包括救援力量出动规模、派出医疗队的规模,调运帐篷等物资的数量等建议,对自治区领导制定科学的救灾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次地震应急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兄弟单位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快速反应、深入一线,第一时间表达了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克服苦难、协同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地完成了烈度评定、灾害损失评估、震后趋势判定等地震应急工作,为灾区社会稳定和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关心帮助下,新疆地震现场工作队装备更加制式化、标准化。调查终端、调查软件和数据信息交换标准等逐步统一,确保分支队伍可在现场步调一致开展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工作;信息与数据的集中存储、交换和共享更加便捷,地震应急期可实现前后方的实时互通与协同评估;进一步推进新技术手段应用,无人机灾情获取技术、小卫星群遥感技术、单兵越野交通工具、实时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确保地震现场灾害调查全面、

快速、准确,不断提升地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这些为今后自治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加强现场工作队能力建设为新疆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现场工作队能力建设为新疆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撑作者:暂无来源:《城市与减灾》2017年第6期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震现场工作队,携带相关设备前往震区,为各级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调查信息,及时准确、有的放矢调动各种救援力量,实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v4fg0g4yh1cf865breu5a66i6tmb7010u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