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师范声乐课教学
从激发兴趣、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选曲要适宜、对学生要有客观及积极而灵活的评价四个方面,浅谈幼儿师范声乐课教学。 幼儿师范 声乐课教学 兴趣
幼儿师范教育以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师资为目的。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声乐教学又在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大都没有接触过声乐,属于零基础状态。因此,作为这些学生的声乐启蒙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声乐,帮助他们树立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声乐的学习是漫长而又艰难的。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叩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来自于学习者科学的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更来自于声乐教师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的精心指导,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素质条件、基础程度、学习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准确、更仔细、更直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但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师学生来说不太恰当。因为幼师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声乐课时少、幼师学生多等原因,所以长久以来幼师声乐课普遍采用集体课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利用有限
的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 一、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寓教于乐。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时他就会投入精力去研究、学习,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我认为兴趣的培养才是学好声乐的前提。
声乐课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涵盖的技巧和技术内容难以掌握,而且其积累的作品文献更是浩如烟海。声乐的学习都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如果不能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兴趣,而是一味地强压,必然导致这些课程在学生的心中会渐渐变得枯燥起来,兴趣减退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课堂上的讲授教学,而对课下学生练习情况不大过问。事实上,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下练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课下的练习更为重要,要培养学生课下练习的兴趣,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容易引起他们感兴趣的作品让其练习,学生越唱越想唱,进而调动了学生课下练习的积极性。 二、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歌唱发声观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外,还有声音观念。知识的概念如有关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的知识外,学生容易掌握。难的是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我们知道歌唱的乐器就是人体本身,
歌唱的过程就是人体各有关器官相互协调工作的过程,但发声器官的具体运动又无法直观面对。
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呢?首先,多让学生接触正确的“声音”,灌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声音观念——自然统一,张驰有度。让学生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没有声音表象的感觉和积累,当然无法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只有听多了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更深层感觉到声音的美。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因为教师离学生最近,能及时给学生以具体的声音参照。
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理念,不要受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束缚。长期以来,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美声、通俗三大类唱法,现在又多了一种原生态唱法。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学生适合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民歌;嗓门大,粗犷的、洪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细腻、优美的则是学唱民歌的料子。在学习声乐的初始阶段,万不可将自己对号入座,一定要了解科学发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尤其是我们幼师专业的声乐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每位学生都单独指导。
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听到正确的声音,及时找到方向并与之靠拢。然而,模仿正是声乐学习初级阶段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美好声音的形象语言,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唤起她们唱歌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饱满,感情充沛,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