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太多家长怕弄脏衣服,不让接触这些材料,不让孩子自由地画画。
当孩子投入地画画时,他内心的秩序在建立,情感在梳理和疗愈,这个自然天成的心理成长过程,比维持表面的整洁可重要多了。
错误5:过度解读,妄下结论
现在的爸爸妈妈们都很爱学习,只要对孩子好,各种流派各种方法都愿意学,这是非常好的趋势。不过在学得不深入时,会很容易凭表面来下判断,和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
比如,有妈妈问我说:“老师,我的孩子使用黑色画画,是不是最近太压抑了?”“他怎么画这种张牙舞爪的东西,是不是攻击性太强了?”“他用灰色画楼房,画的树上面还不长叶子,是不是自闭/抑郁啊?”
亲爱的,放轻松,单凭一幅画来判断一个孩子非常不客观的。绘画解读是需要专业素养的,要根据孩子所选画材、笔触、色彩、构图、内容、关系、绘画时的状态、对作品的解释以及他的成长
背景、生活环境、年龄等等因素综合判断,而且判断的也只是他在那一时那一刻的状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有权力给他定性。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有一颗谦虚、平等、真诚的心,去仔细体察这个由我们带来却不属于我们的生命,陪他长大,让他成为他自己,也让我们自身更为丰富。
这,不就是我们养育一个孩子的意义吗? 如何提高孩子绘画能力: 1、“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
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两—四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2 、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
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4、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藉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像四到六岁孩子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与想象的图画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各国民间故事,或近代创作中《好饿的毛毛虫》、《下雨了》、《变色岛》等书,都是扩展孩子认知经验及刺激想象力的好书。
再者,图画书的故事结构最好有三、四段不同的情况或高潮,且要易于描绘,孩子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甚而将几个高潮加以整合,选择一段表现在画中。
陪伴孩子进入童话世界
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
大人千万不可画给孩子看,或要求孩子临摹,这些都会逐渐抹杀孩子对事物的统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现内容的独创性。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让我们一起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成长环境。谢谢大家的收听,下周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