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粉末冶金:是冶金学的一种,是制取金属粉末,采用成形和烧结工艺将金属粉末(添加或不添加外金属粉末)制成材料和制品的一项工艺技术。 粉末冶金的特点:
优:1.能生产其他方法无法生产成很难生产的材料和制品:Cu-W合金(假合金)(Cu、W完全不互熔、电触头、发汗材料);2,能够产生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性能优越:多孔含油轴承;3.粉末冶金是一种少切削甚至不切削的工艺:生产φ45齿轮。
缺:1.只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否则不经济;2.在制取形状复杂、尺寸大的产品时受到限制。 第一章
制粉法的分类:机械法(涡旋法,捣磨法,球磨法,切割磨法,超细粉碎法,雾化法)和物理化学法(冷凝法,热分解法,还原法,沉淀法,置换法,电解法,合金分解法,有机溶媒法)。 还原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还原剂的选择(课本第9页)。 金属氧化物还原的动力学(见课本第15页)。 多项反应的机理
(1)“吸附—自动催化”理论
第一步:吸附—气体还原剂分子被金属氧化物吸附。
第二步:反应—被吸附的还原剂分子固体氧化物中的氧相互作用并产生新相。 第三步:解吸—反应的气体产物从固体表面上解吸 MeO(固) + X(气) = MeX(固)·X(吸附) +Me(固)·X(吸附) = Me(固)·XO(吸附) + Me(固)·XO(吸附) = Me(固)+XO(气)
= MeO(固) + X(气) = Me(固)+XO(气)
扩散到MeO的表面 (还原剂氧化物通过产物层扩散) (2)反应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见课本23页) 碳还原法制取铁粉的本质 影响还原过程和铁粉质量的因素 (1)原料
a 原料中杂质的影响;b 原料粒度的影响 (2)固体碳还原剂
a 固体碳还原剂类型的影响;b 固体碳还原剂用量的影响) (3)还原工艺条件
a 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的影响;b 料层厚度的影响;c 还原罐密封程度的影响 (4)添加剂
a 加入一定的固体碳的影响;b 返回料的影响 ;c 引入气体还原剂的影响;d 碱金属盐的影响
(5)海绵铁的处理
退火的目的:1.提高铁粉纯度;2.消除加工硬化;3.防止粉末自燃
影响固体碳还原铁鳞的主要因素 (1)原料
A 铁鳞 a 杂质 二氧化硅有害 < 0.3%
b 粒度 粒度减小,反应面增大,还原速度加快
B 固体碳 a 类型 还原能力 木炭 > 焦炭〉无烟煤
b 用量 根据碳氧比K值及还原温度而定
(2)还原工艺条件
A 还原温度 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还原,但还原温度不宜过高 950-1100℃ B 还原时间 随温度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缩短,时间的影响远不及温度的影响 C 料层厚度 温度一定时,料层厚度增加,还原时间加长 D 还原罐密封程度 密封不严时可造成还原不透或冷却时氧化 (3)添加剂
A 往原料铁鳞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碳时效果较好(疏松剂) B 往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反馈料,有利于还原过程(废铁粉) C 引入气体还原剂 挥发沉积长大机理:
(1)钨的氧化物具有挥发性,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挥发性升高; (2)WO3的挥发性 > WO2的挥发性;
(3)WO3挥发后的气相被还原,然后沉积在已还原低价氧化钨或金属钨颗粒表面使其长大。 得到中细钨粉措施:
二阶段还原法 WO3(经低温)—WO2(经高温)—W粉 得粗颗粒W粉 一阶段还原法 WO3(经高温)—W粉 操作方便 若对粒度要求不大可用一阶段还原法
二阶段还原法的优点:1.得中、细颗粒;2.提高W粉质量的均匀程度;3.提高生产率 金属热还原(制取稀有金属Ta,Nb)
还原剂的条件:1.还原反应后所产生的热效应要大;2.形成的渣及残余还原剂易于金属分开;3.还原剂与制取金属不能形成合金或其他化合物 还原化合法制取WC粉
电解法的特点:1所得粉末纯度高;2粉末形状为树板状;3粉末粒度易控制 理论分析电压:原电池平衡电动势 E理论=ε阳-ε阴 分解电压:使电解显著进行的外加电压
电解的定量定律——法拉第定律:第一定律 m=qIt;第二定律 q=w/(n*96500) 成粉条件1.定性分析:只有阴极区阳离子浓度降到某一数值c时才可能粉末,只有当电流密度较大时,阴极区阳离子浓度才会急剧下降到ci
2:定量分析(见课本84页)
电流效率Ni=M/(qIt)×100%
电能效率Ne=Wo/We=Io×t×E(理论)/(I×E(槽)×t)×100%
雾化法
1.定义:利用高压流体(高压水或气体)或其他特殊方法将熔融金属粉碎成粉末的过程 2.气体雾化机构:(图见课本95页)
A、负压紊流区(图中I):由于高速气流的抽气作用,在喷嘴中心孔下方形成负压紊流层,金属液流受到气流波的振动,以不稳的波浪状向下流,分散成许多细纤维束,并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有自动收缩成液滴的趋势。形成纤维束的地方离及出口的距离取决于金属液流的速度,金属液流速度越大,离形成纤维束的,距离就越短。
B、原始液滴形成区(图中II):在气流的冲刺下从金属液流柱或纤维束的表面不断分裂出许多液滴。
C、有效雾化区(图中III):由于气流能量能集中于焦点,对原始液滴产生强烈击碎作用,使其分散成细的液滴颗粒。
D、冷却凝固区(图中):形成的液滴颗粒分散开,并最终凝结成粉末颗粒。 机械粉碎法
1.定义:靠压碎、击碎和磨削等作用将块状金属或金属机械地粉碎成粉末的过程。 2.球和物料随球磨筒转速不同的三种状态:低转速、适宜转速和临界转速(详细分析见课本111-112页)
3.装填系数 V球/V筒 0.4-0.5
球料比 W球/W料 填满球间的间隙稍微掩盖住球体表面 第二章
粉末体:简称粉末,是由大量的粉末颗粒组成的一种分散体系,其中的颗粒彼此可以分离,或者说,粉末是由大量的颗粒及颗粒之间的空隙所构成的集合体。 单颗粒:粉末中能分开并独立存在的最小实体,主要影响烧结过程。
二次颗粒:单颗粒的某种方式聚集起来而形成更大的颗粒,主要影响压制过程。 一次颗粒:构成二次颗粒的原始单颗粒。
真密度:颗粒质量用除去开孔和闭孔的颗粒体积除得的商值。实际上就是粉末的固体密度。 有效密度(又称比重瓶密度):颗粒质量用包括闭孔在内的颗粒体积去除得到的。 流动性:50g粉末从标准的流速漏斗流出所需的时间,单位为s/50g。
压缩性:粉末在压制过程中被压紧的能力。用压坯密度表示。影响因素:塑型升高、杂志含量减小、ρ松增大都使压缩性增大。
成形性:粉末压制后压坯保持即定形状不变的能力。用压坯强度表示。一切促进粉末啮合的因素都讲提高成形性。
粒度:以mm或μm表示的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直径,简称粒径和粒度。 粒度组成: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占全部粉末的百分含量。 中、粗颗粒:筛选粒度>40μm粉末。
目数:是筛网1英寸长度上的网孔数,表示筛孔的孔径和粉末的粒度。
影响松装密度的因素:1颗粒形状规则时,ρ松增大;2颗粒大时ρ松增大;3粒度组成:外单一粒度组成时,ρ松增大;4颗粒的内部结构:孔隙度增大时ρ松减小。 比表面:1g粉末所具有的总表面积。m/g。
吸附法:测量吸附在固体表面上气体单分子层的质量或体积,再由气体分子的横截面积计算1g物质的总表面积,即得克比表面。
透过法:测定气体透过粉末层(床)的透过率来计算粉末比表面或平均粒径。
2
第三章
成形:是粉末冶金工艺过程的第二道基本工序,是使金属粉末密室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空隙度和强度坯块的工艺过程。
成形的重要性:1.代表粉末冶金的显著特点;2.效率比较低的工序;3.效率比较低,限制产品的关键
成形分类:普通模压成形、特殊成形
预处理包括:粉末退火、筛分、混合、制粒、加润滑剂等。其目的是:1.改变粉末的化学成分,提高产品的性能;2.改善粉末的压制成形性能,提高压制产品的质量。
退火目的:1.还原氧化物,降低碳和其他杂质的含量,提高粉末的纯度;2.消除粉末的加工硬化,稳定粉末的晶体结构;3.某些超细金属粉末的自燃,需要将其表面钝化。 混合:一般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的粉末混合均匀的过程。 合批:为了需要将成分相同而粒度不同的粉末进行混合的过程。
筛分:把颗粒大小不同的原始粉末进行分级。其目的是:在于把颗粒大小不同的原始颗粒进行分级,以便根据产品的用途及性能要求更加准确配制一定粒度组成的粉末。 制粒:将小颗粒的粉末制成大颗粒或团粒的工序。其目的:改善粉末的流动性 金属粉末压制过程会出现位移与变形。
拱桥效应:粉末在松装堆集时,由于表面不规则,彼此之间有摩擦,颗粒相互搭架而形成拱桥孔洞的现象。
压坯强度:是指压坯反抗外力作用保持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不变的能力,是反映粉末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产生原因:a粉末颗粒间的机械啮合力;b粉末颗粒表面原子之间的引力。 压制压力与压坯密度的关系的解析:
净压力:使粉末产生位移、变形和克服粉末的内摩擦的力 压力损失:克服粉末颗粒与模壁之间外摩擦的力
应力分布规律:上部压力比下部大,靠近模冲同一断面上边缘的压力大于中部,靠近下模冲同一断面上心部大于边缘
侧压力:压制过程中由垂直压力所引起的模壁施加于压坯的侧面压力 脱模压力:使压坯由模中脱出所需的压力
弹性后效:在压制过程中,当除去压制压力并把压坯压出压模之后,由于内应力的作用,压坯发生弹性膨胀的现象
压坯密度的分布规律:a平均密度沿高度逐渐降低;b在断面密度靠近上模冲量边缘高于心部,靠近下模冲量心部高于边缘;c底部中心密度比上部中心密度高但H/D很大时相反 压制方式对分布及使用范围:
单向压制:实用范围:高径比(H/D)小于等于1,高厚比小于等于3;
双向压制:实用范围:高径比(H/D)大于等于1,高厚比大于等于3;带摩擦芯 杆的压模:实用范围:高径比(H/D)大于等于4~6,适合压制细长,薄壁产品。 影响压制过程的因素:
1.粉末性能对压制过程的影响:a粉末物理性能的影响;b粉末纯度的影响;c粉末粒度及粒度组成的影响;d粉末形状的影响;e粉末松装密度的影响;
2.润滑剂和成形剂对压制过程的影响:a润滑剂和成形剂的种类及选择原则;b润滑剂和成形剂的用量及效果;
3.压制方式对压制过程的影响:a加压方式的影响;b加压保持时间的影响;c振动压制的
影响;d磁场压制的影响 压制过程中的废品及其分析
外形废品:掉边掉角、粘膜、尺寸不合格 工艺废品:分层、裂纹、未压好、脏化 一、分层
特征:在制品的受压断面上沿压坯棱角出现大约与受压面呈45°角整齐界面的层裂。 产生原因:弹性受压后弹性后效力过大所致剪切应力。凡是影响弹性后效的因素都会影响分层。
1、粉末的金属本性:塑性好的粉末变形大,密度高,强度大,接触应力小。 2、粉末的物理性能:
①粒度:细粉流动性差,松装容积大,压制压力和压力损失大,密度分布不均匀性大,分层倾向大。
②形状:球形粉因接触面积小,压坯强度小,分层倾向大。
③表面情况:长时间球形磨粉未变细,加工硬化,表面少量氧化,使分层倾向增大。 3、成形剂和润滑剂
①用量:成形剂多时,料粒塑性好,压坯强度高,分层倾向小。润滑剂多时,压坯强度低,分层倾向增大。
②料粒大小:擦筛粒度变小,分层倾向增大。
③汽油残留量:汽油残留量越多,擦筛后料粒越细,粘滞性越大,流动性越差,分层倾向增大。
④料粒的温度:升高温度,料粒粘滞性增大,摩擦力增大,分层倾向增大。
⑤掺胶的均匀度:掺胶不均匀时,一部分太湿另一部分太干,擦筛时料粒过细,分层大 4、压制压力:凡是增大压制压力的因素都将增大分层 ①压坯密度相同时,细粉末料所需压力大,故分层大。
②收缩系数的影响:压制同种粉末,因收缩系数大的模具所需压力小,故分层小。 ③装料不均匀时,易引起局部压力过高,易分层。
5、压坯的形状与尺寸:压坯太高、太短时,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层大 压坯形状太复杂时,装料不均匀,分层大 二、 裂纹
特征:压坯产生的有表面向内延伸,但无整齐界面的裂痕 产生原因:弹性后效直接影响的结果
消除方法:1.加压速度与保压时间:压力速度要慢,保压时间要长;2.压制压力:压制压力不能过高;3.压模结构:合理设计模具,尽量减少应力集中部位;4.脱模:脱模速度要快,不可停留 三、未压好
特征:由于压坯内孔洞尺寸太大,在烧结过程中不能完全消失,使烧结体内残留较多的特殊孔洞的现象
产生原因:1.模具的收缩系数过大或设计不合理,使压坯内局部压力孔隙过大;2.混合料团粒过硬过粗;3.料粒在模具腔内分布不均匀;4.压制压力过低;5.压制速度过快。 四、脏化
特征:压坯断面有>40μ杂质
产生原因:一切掺进混合料中的其他杂质都有可能引起脏化 五、弯曲
特征:制品的表面不呈平面而呈某种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