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作业考核 《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综合看法,是个体在过去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受到他人的强化和评价的影响。
2、学习: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认知地图:是动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是时间关系等信息,是个较模糊的概念。
4、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助长作用。
5、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二)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2、简答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联结主义学习论
饿猫开迷笼实验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牢固的联结。
(二)桑代克的学习率
准备率: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练习率: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率: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请列简答教师在利用学习结果反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针对性、启发性、教育性))。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给予。
4、自从有了学习活动以来,学习迁移的现象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请简答学习迁移理论中柯勒根据实验总结出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学到的迁移经验能否迁移到新的经验获得中,关键不在于情境中有多少共同的因素,也不在与是否掌握了原理,而在于能否理解情境之间的关系,即情境中的所有要素是否组成了一种整体关系。在他们看来,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理解或顿悟了情境之间关系的结果。
柯勒的“小鸡觅食”实验
柯勒认为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是导致迁移的主要原因,对关系的顿悟的获得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5、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有哪些?
答: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解决某类问题等。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和图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强化物: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
(1)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和惩罚 (2)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3)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二)强化的程序并举例
使用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
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答:一)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并联系相关理论
(二)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联系相关理论 (三)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并联系相关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离线考核 (3)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