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二、行业现状
加工玻璃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小。我国加工玻璃企业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华北三个区域,与平板玻璃的产业布局一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玻璃深加工的企业数量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454家。行业规模分化严重,企业良莠不齐,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技术上缺乏创新,经营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二是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无序。 平板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从总量分析是严重过剩,截止2013年底平板玻璃总产能12.5亿重箱,实际产量7.8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不到63%,产能过剩情况相当严重;从过剩性质分析属于结构性过剩,一般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严重过剩,而优质浮法玻璃比例仅为35%,无法满足高档加工需要,部分品种还需要进口。 平板玻璃和加工玻璃是玻璃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从生产经营的角度,平板玻璃产能的适度过剩有利于加工玻璃的发展;同时从历史的角度,加工玻璃的发展可以借鉴平板玻璃的经验从而避免曲折。但我们都没有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加之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标准滞后,政府与行业协会又难以宏观调控等,造成发展无序,以至于目前在加工玻璃方面也出现了过剩的现象:企业间产品同质化严重、效益水平大幅降低、企业资金压力空前、人才的恶性竞争、价格的恶性竞争、生产设备闲置、生产管理粗放等诸多问题。
三是从产品结构上看,国内平板玻璃产能存在严重失衡,中低档玻璃产能严重供过于求,高科技含量的玻璃产品则相对短缺,难以满足国内加工玻璃市场的需求。加工玻璃的情况与此类似。初步统计,2013年主要加工玻璃产量:钢化玻璃 3.3亿平方米、夹层玻璃超过1亿平方米、中空玻璃约4亿平方米、镀膜玻璃2亿平方米,其中Low-E镀膜玻璃的产量为1.2亿平方米。虽然加工玻璃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在产业集中度、技术进步、市场协作、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平板玻璃加工率仅为40%,对外依存度为15~20%,高端产品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品种有待丰富;市场发展无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因此玻璃深加工产业整合升级亟需加强。
在城市生活中,无论是静止的楼房亦或是奔走的汽车,都与玻璃产品密不可分。可以说,玻璃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没有任一材料能够替代,其用途也正不断得到开发,未来强大的内需还将支撑玻璃产业的发展。但技术是一道硬伤,玻璃深加工不只是利用单一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而是注重多种技术的结合,注重在玻璃改性材料方面的研究,从而使玻璃产品向复合功能型、生态智能型的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目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环境日益恶劣迫使国家环保政策逐日严格,工业窑炉等热工设备首当其冲成为改造重点,玻璃企业在技改的同时,还需加大对窑炉设备的环保性能优化,这对许多企业而言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也是多数深加工企业的一道硬伤。许多企业在成立之初,内部管理人员基本由家族成员担当,内部缺少明确的职责划分,管理者往往按照个人喜好去分配任务。粗放型管理模式及混乱的组织架构,这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生产制造行业中,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市场份额有限,优质订单往往会花落实力更为雄厚的品牌企业,中小规模的企业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变得更加困难。
我国玻璃深加工产业发展历史短、起点低。从国家针对玻璃行业出台的系列政策和举措,乃至更早一些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已向我们传递出一些重要信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而“提高门槛”、“优胜劣汰”将是“调控”的一个主题。
在此形势下,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规模小、能耗高、质量低、服务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和工艺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1、当前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存在的普问题:
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往往在成立之初,多由老板家族人员参与,经营管理粗放,组织架构混乱,内部缺少明确的职责划分,管理者往往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去分配任务,而非定岗、定位、定责,从而经常出现遇事相互推诿的现象。企业各部门间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做事纷纷然,各自为政,导致老板焦头烂额,员工浑浑噩噩。且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名气不响,优秀的管理人员不愿屈就,培养出来的技工又经常流失,大部分企业没有有效的人才储备机制,导致关键性岗位人员一有波动,就会给正常生产秩序带来影响。 市场总体份额就是那么大,优质订单经常被实力雄厚的大型玻璃企业接走,而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因资金缺乏无法大量垫资而只能做一些尺寸不规整的小单子。且越是中小型企业,价格战越激烈,导致市场越加混乱,经常出现以降低产品质量来实现底价销售的现象,从而产生了恶性竞争。且许多中小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产品单一,互相模仿,原创性、自主性产品非常少,有品牌的更是寥寥无几,没有自身特色,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企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且保持上涨趋势,这也加剧了我国在由劳动密集型国家向资本技术型国家转型。想要降低用工成本,只有提高自动化应用程度,但是投入大量的新型设备,一是资金存在压力,二是投资回报率无法预估。一边是用工成本,一边是投资压力,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企业间产品同质化严重。基本上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一样的,钢化、中空、夹胶、防火、防弹,质量水平基本也无差异。并且各企业都是以自己每一种产品都能做为荣;接单难,是很多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难啃的骨头,知道要啃,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啃。大多数依然停留在推销的阶段,以产品卖产品,缺乏营销技巧。2014年房地产不景气,接单更加的具有挑战性,优质订单又被大型的玻璃企业抢去,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很难接到付款方式好的订单。
(2)价格上恶性竞争,企业资金压力空前。由于前一种原因,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价格,另外就是资金实力。A企业做100元/平方,B企业去就做95元,A企业回头就说90我也做,C企业过去说我90都可以,D企业说我90元/平方,并且垫资20万,E企业说,我不要钱,你先装上去,等你
拿到钱再给我,这样就给我们玻璃深加工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压力;垫资是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无法避免的一个困局,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特色,开发商需要垫资,幕墙公司也需要垫资,最后形成下游部门向上游垫资的这样一个局面。想要和大型的幕墙公司合作,就必须有大量的资金垫进去,而中小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往往缺乏的就是资金,同时,原材料必须现金购入,把仅有的流动资金垫进去之后,自己难以运转,在供应商面前缺乏谈判能力,甚至员工工资都难以准时发放,最后人才流流失,企业经营陷入又一个困局。
(3)上新设备的恶性竞争。未来能做low-e,许多深加工把可以用的白玻生产线闲置或者淘汰,可是这样就会造成损失。许多企业,一开始上了一条中空线生产白玻中空,后来发现需要做low-e中空,又上了一条low-e中空线,接着有人上自动打胶机,又上了。于是造成原来的白玻中空线闲置;一些企业先上辐射炉,需要做low-e又上了对流炉,结果两条线产能都不能有效满足;
(4)人才的恶性竞争。许多企业都会发现,老板对自己目前的员工不够满意,但是却不知道或者不愿意自己花成本去培养,或者担心培养出来了留不住,结果高薪挖其它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导致玻璃深加工企业人才严重流失,许多企业几乎每年就会换一批新的面孔。可是有时候悲哀的发现,自己原本认为一般的员工,去了别的企业却成了骨干,但是高薪挖回来的员工却依然不满意。 (5) 其他问题,诸如管理难度大,生产设备闲置,玻璃切裁率偏低等。
以上这些问题在玻璃深加工行业,尤其是笔者所从事的建筑玻璃深加工行业更是明显。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理念来经营甚至是挽救这个行业。 2、企业分工合作,各展所长的妙处
企业间分工合作,例如某地区有A、B、C、D、E等几家企业,之前是小而全的模式,彼此竞争。现在我们转换理念,变成合作竞争,A企业专业做low-e中空,B企业专业做夹胶,C企业专业做钢化,D企业专业做白玻中空,E企业专业做特种玻璃。我们一定会发现如下优势,将原本的问题变复杂为简单。
(1) 管理难度缩小,生产效率提高。原本我们做钢化、中空、夹胶、防火、防弹等多种产品,管理上会有很大的难度,生产计划要考虑很多设备和人员,还有各种产品的交货期。但是现在我们只生产一种产品,那么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我们的管理难度都会大幅度减小;
(2)订单量相对充足,设备闲置率降低。因为专业生产某一产品,该地区的所有该类产品都放置到你一家,你会发现你的这一类订单量大了,设备利用率高了,劳动力和一些其他的成本相对就节约了 (3) 产品质量提高,人才流动减少。因为专业做某种产品,所以大家都会专注,积极的提高这产品的质量,人才集中,流动空间减少,人才会相对稳定;
(4)竞争压力减小,谈判定价能力加强。玻璃深加工行业的物流半径较小,因此外部竞争其实是有限的,主要的竞争来源于本地区,因此我们大家个专注一块,竞争压力就减小,和客户谈判的能就会加强,定价能力就会加强,这样既能保证利润,又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客户也会少掉不少限制的筹码;
(5) 设备竞争压力减小。原本需要不停的更换设备来适应我们的市场,现在只需要专注于自己那一块的设备,例如加工low-e的,只需要根据low-e的需求来配置,加工白玻的,只需要专注于加工白玻的设备。这样就会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更新,从而减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6) 其它优势,例如做中空的,一般都是5mm,6mm玻璃,我们就不需要备12mm的原片,这样能够减少库存资金压力,同时同类订单增加,能够好的搭配套裁,有利于提高切裁率,降低成本等。
总之,我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将目前玻璃深加工企业从无序竞争的死胡同带出来,让行业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减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和谈判能力。 其实这些道理谁都懂,可是没有谁能够有足够的影响力来让这样的理念执行下去,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的某个只能部门,或者我们从新缔造一个这样的机构都应该来完成这项使命。
提高原片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就是最大的节能,遏制恶性竞争,行业良性发展就是社会和谐。
三、2015年玻璃深加工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受国家房地产大幅度下滑的影响,玻璃深加工企业在经历了2014年的开工不足困难后,又将面临2015年玻璃市场大幅度萎缩。面对有限的市场,深加工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玻璃深加工厂的倒闭潮,在春节过后将陆续的出现。2015年春节将成为玻璃行业的老板们最难过的一年。玻璃企业如何渡过难关,老天爷会让哪些企业生存,这是值得每个玻璃企业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人提出如下观点,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降百万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是大家最容易看到,也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但是每提到降低成本,很多企业家马上想到的是减员增效、降低原材料价格的老俗套的方法,这些方法,是长个脑袋瓜的人,都会想到的方法,肯定是不灵了。所以,我们能否换一种思维把成本大幅度降下来?这也是企业维持生存的另一种途径。如果找不到降百万成本的方法,你就别玩玻璃了,别说老天爷救不了你,就是老天奶奶来了也救不了你,上帝来了也照样救不了你。所以,必须降百万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你要做的第一个课堂作业。
二、抱团取暖,采购团购,共渡难关
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大家习惯用的一招,但是面对利润微薄的供应商,你的一点点采购量,供应商会给你降价吗?有些规模大的企业,供应商还愿意与你谈降价;规模小的企业,连谈价的机会都没有;就算是有规模的企业,当你面对几百家供应商,你有时间和精力一对一的谈价格比质量吗?你谈的价格能保证是全国最低吗?你能做到全部采购都有账期吗?你能杜绝吃回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吗?而抱团取暖,采购团购才是解决以上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三、企业还能撑多久,抱团取暖跟党走
以上两种方法,只是解决了企业眼前生存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通过团购,把大家组织起来,打造成一个特大型的行业航空母舰,让大家不光是靠玻璃赚钱,而是寻找并建立几
千个赚钱的盈利点,大家共同分钱。通过资源整合,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让每个加入团购的玻璃企业,都有多个赚钱的途径,不光有主动收入,还要有被动收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出困境。
现在中小玻璃企业已经到了群居时代。若你不跟大家整合,要么你就被大家淘汰,要么你就被大家收购整合。想依靠自己盖厂房,上设备的简单扩大再生,实现做大做强的企业,已经过时了。近两年上了先进新设备的企业,能不能活下去都很难说。假如有企业把玻璃卖到全国最低价或者赔钱卖玻璃,企业还能有钱赚的商业模式时,那些上先进设备的企业,过几天被谁收购,谁是你的老板就很难说了。如果你把你的同行,当成竞争对手,你就不要玩玻璃了,这年头是到了外行干掉内行的时代了。 四、搭建平台,组团上市,创新共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原来大家认为组团做生意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了。现在,由北京贵友邦软件公司牵头,通过与大家合作搭建一个团购的互联网平台,在帮助大家采购最便宜的设备和原材料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把原来朋友之间相互介绍生意的免费帮忙,变成了有钱大家赚,你吃肉,我喝汤的平台!你的钱也是我的钱,我的钱也是你的钱,无论你是老板,还是普通员工,都可以把你的商机发布到平台上,大家帮你一起推广;赚钱大家一起分,你赚的每一分钱,你都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看到。
总之,世上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中国的玻璃行业的现状,既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有适者生存,淘汰落后的机遇。企业的落后,可怕不只是设备的落后,更可怕的是思维上的落后。很多人一生输就输在对新生事物的看法上: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借口太多。成功观念很重要!观念一变,市场无限!态度一变,潜力无限!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强强联手,各种资源持续整合 2.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3.连锁经营,工厂、卖场遍布大江南北 4.零散加工,形成连锁工厂的主基调 5.品类齐全,产品结构多元化满需求 6.终端为王,送货上门、安装服务 7.售后服务,建立体系、全程跟踪 8.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的灵魂 9.多级培训,造就技能人才竞职竞岗 10.即时计件,公平公正激发员工热情 11.信息系统,企业运营的神经中枢 12.全员绩考,职责明晰、数据量化 13.顾问团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14.企业上市,资本市场运作的主阵地 15.节能减排,加快经济转型促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