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概要(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幕墙水密性能的设计也应单独表述,根据雨水渗漏原因、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等的特点,系统性地编制幕墙防水设计原则,规定幕墙打胶系统、压腔系统、开缝系统等防水技术要点,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水密要求。气密设计也是一样,但较为简单。 五、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新地标9.1.1条规定了幕墙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为50年。 1、风洞试验

9.2.2建筑高度较高、体型不规则或风环境复杂的幕墙结构,按本规范9.2.1条难以确定风荷载标准值时,用风洞试验或数值风洞方法确定。幕墙高度大于200m时应进行风洞试验。幕墙高度大于300m时应由两个非关联单位各自提供独立的风洞试验结果相互验证。对用风洞试验或数值风洞方法所得结果应分析、比较和判断。

2、与主体结构连接

9.5.6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锚固钢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应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设计。后置埋件应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或《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设计。

9.5.8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采用后置埋件连接时,应根据其受力情况,合理布置锚栓埋件,保证其连接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

1)后置埋件用锚栓可选用自扩底锚栓、模扩底锚栓、特殊倒锥形锚栓或化学锚栓。锚栓钢材受拉性能须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

2)锚栓外露部分应防腐蚀处理。

3)锚栓直径和数量应经计算确定。锚栓直径不小于10mm,每个后置埋件上不得少于2个锚栓。

4)锚栓承载力设计值应不大于其极限承载力的50%,并进行承载力现场试验,必要时进行极限拉拔试验。

5)就位后需焊接作业的后置埋件应使用机械扩底锚栓,或化学锚栓与机械锚栓交叉布置。化学锚栓超过半数的后置埋件,就位后不得在其部件及连接件上焊接作业。

精选

六、面板设计

1、新地标增加了点式玻璃孔边应力的计算要求。

10.2.11在垂直于幕墙平面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四点支承玻璃面板的应力和角度:

1)可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跨中最大应力、孔边最大应力和跨中最大接度。

2)孔边最大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玻璃边缘强度设计值,跨中最大应力设计值应不超过玻璃中部强度设计值。

2、新地标明确规定了石材面板的许用、限用支承方式。

10.4.8面板可用短槽、通槽、背栓等方式支承。板块的连接和支承,不应采用钢销、T形连接件和角形倾斜连接件。

新地标根据近年石材面板的应用问题,如小块石材固定、板中斜托板、石材破碎后可更换性等,限制了钢销、T形件和板中斜托板三种石材固定方式。 3、新地标增加了背栓的计算要求。

4、新地标增加了微晶玻璃板、陶板、瓷板、千思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GRC框架板)、蜂窝铝板、石材蜂窝板的技术要求。 七、幕墙开启窗

11.1.2开启扇面积不应大于1.8m2。

新地标限制了幕墙开启窗越来越大的趋势,更有利于开启窗的安全应用。 开启窗也是幕墙重要技术要点和难点之一,新地标单独一章规定了开启窗一般规定、构造和采光天窗的技术要求。笔者认为对于幕墙开启窗的结构安全如窗扇固定、洞口使用安全、结构计算等仍可进一步细化,对于开启窗的水密、气密等关键性能仍可进一步细化。 八、幕墙构造和设计 1、构件式幕墙

12.2.8隔热型材中的隔热体不应承受或传递荷载。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构造,将隔热体外的荷载传至隔热体内侧的受力构件上。

精选

12.3.4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铝合金连接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8mm,钢连接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6mm。每一连接处的螺栓应不少于2个,螺栓直径不小于10mm。采用焊接时,应标注焊接要求。

构件式幕墙是最为成熟的技术,新地标规定了断热条不得永久受力、且外侧型材不计入截面特性计算。新地标12.5.7条增加了钢铝组合截面的设计计算。12.5.8条增加了转角或突变处立柱,考虑最不利荷载和作用的组合,对立柱截面最小抵抗矩和最小惯性矩方向作补充验算和校核。 2、单元式幕墙

新地标增加了单元式幕墙内容,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3.2.4单元式幕墙的插接接缝设计。 13.2.5单元式幕墙的对接接缝设计。

13.3.3采用插接式组合构件设计时立柱的荷载分配。 13.3.6明框单元板块的隔热条。

新地标认为单元式幕墙技术已基本成熟,无论是等压腔设计、结构计算、制作和安装,新地标较系统地总结了双层幕墙的工程实践。对接接缝的单元式幕墙近年也出现应用,此类幕墙日本应用较多。仍应进一步细化适用范围、对接接缝两侧单元板块协同变形、层间分层排水等技术要求。 3、双层幕墙

新地标认为双层幕墙是一种新型的、在国内尚不完全成熟的技术,仅编制导向性的主要技术要求。 1)适应性

14.1.1双层幕墙的构造形式应按建筑性质、等级、使用功能、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并与空调系统相协调。双层幕墙使用前应做适应性判断,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空调系统协调性、造价和性能比是重要的考虑指标。 2)风荷载取值

14.1.6双层幕墙风荷载标准值除应符合本规范9.2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风荷载分配原则:

精选

A、内通风双层幕墙的外层幕墙应承受全部风荷载值,内层幕墙应承受不小于1.0kN /m2风荷载值及外力冲击荷载值。

B、外通风双层幕墙的外层幕墙应承受全部风荷载值,内层幕墙承受风荷载值可按表14.1.6取用,且应不小于1.0kN/m2。

新地标仅对外通风、内通风两类双层幕墙的构造提出了要求。对双层幕墙的通风量、热工设计提出了导向性规定。但国内目前通风双层幕墙的成功案例极少,双层幕墙的通风、热工设计仍是技术难点,行业内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验证,双层幕墙的防火、隔声等也需进一步技术积累。 4、全玻璃幕墙

5、点支承玻璃幕墙

16.1.5点支承幕墙玻璃单片厚度应不小于8mm。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其单片厚度也应符合上述要求(强条)。

16.3.2索杆桁架结构在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效应作用下,拉索(杆)不应受压而退出工作在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效应作用下,拉索(杆)可退出工作,但结构体系仍应能维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16.4.4单层平面挠度限值取其短跨支承点距离的1/50。单拉索挠度限值取其支承点距离的1/50。新地标对点支承结构中成熟的钢架系统、规定按钢结构规范计算。对于索杆系统、单层索网的支承结构提出了导向性规定,有关受力模型、假定和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仍应加强研究和验证。 6、采光顶棚和金属屋面

除了立面幕墙基本要求外,增加了相关屋面上人荷载、雪荷载、排水设计等针对的技术要求。 九、检验与检测 1、检测范围

19.1.1高度大于等于24m或总面积大于等于300m2的建筑幕墙,必须检测其样品的物理性能。其余可采用2年内同一企业同类幕墙的型式试验报告代替物理性能检测,但型式试验样品必须能代表该幕墙,其性能指标不得低于该幕墙的性能指标。

2、安全性能检测评估适用范围

精选

19.1.2建筑幕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安全性能检测评估: 1)未按建筑幕墙规范设计、施工和验收。 2)工程技术资料、质量证明资料不齐全。 3)停建的建筑幕墙工程复工前。

4)遭遇地震、火灾,或强风袭击发生幕墙损坏。 5)发生幕墙面板碎裂、开启部分坠落或构件损坏等情况。

6)建筑幕墙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业主或主管部门有评估要求。 3、建筑幕墙物理性能检测

新地标强化了建筑幕墙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保持气密、水密性能的要求,并通过物理性能试验予以验证。也就是说,在标准风荷载、1倍的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的作用下,建筑幕墙的水密、气密性能不应降低。

19.3.3检测顺序,幕墙样品安装于测试箱体。采光顶棚和金属屋面的安装,应使样品倾角与实际工程一致。样品与箱体之间应密封处理,按照气密性检测→水密性检测(稳定加压、波动加压)→抗风压性能检测(最大试验压力为风荷载标准值)→重复气密性检测→重复水密性检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1倍的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值)→重复气密性检测→重复水密性检测→抗风压性能检测(最大试验压力为1.4倍风荷载标准值)→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3倍的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值)的顺序检测。

复杂、重要的建筑幕墙可选择动态水密性、热循环、热工性能、耐撞击性能、抗震性能振动台检测。 十、其它

1、针对新型面板,以及新增的双层幕墙、单元式、点支承、光伏等幕墙,增加了加工制作、安装施工、工程验收的相关技术规定。

2、附录增加了幕墙光反射环境评价方法、开口铝合金立柱强度折减系数、双层幕墙隔声计算、压型金属屋面等内容。

新地标在原有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基础上,总结工程实践,内容更为完善和系统。对于成熟产品、技术、工艺的应用予以明确规定;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产品、技术、工艺的应用予以导向性规定,为其进一步发展留为空间。

精选

精选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概要(精)

幕墙水密性能的设计也应单独表述,根据雨水渗漏原因、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等的特点,系统性地编制幕墙防水设计原则,规定幕墙打胶系统、压腔系统、开缝系统等防水技术要点,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水密要求。气密设计也是一样,但较为简单。五、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新地标9.1.1条规定了幕墙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为50年。1、风洞试验9.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vf456hz16c4rp7oypx5gf8x599m300sw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