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的人文教育
【摘要】文章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孔子的人文教育思想为依据以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理论基石,论述了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学校的班级管理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措施: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营造和谐环境、激发物质和精神需求、个性和合作相结合,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人文性。文章理论结合实际,层层推进,论据充分,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个性和合作;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是教书育人的第一战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互动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主体性的得到高扬,班级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大力彰显和倡导人文关怀,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表现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并在对人性关怀的基础上肯定人的主体精神和首创精神。班级管理体现“以生为本”的精神,可以焕发学生固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育最高境界。
1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
老子的人文关怀体现为对个体生存样态和生命的尊重。《老子》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认为,在“圣人”眼
中,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圣人”不干涉百姓的生活,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做事情。这就为人们突破狭隘的视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关爱他人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想象的空间。庄子继承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将老子的人文关怀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庄子·在宥篇》说:“闻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宥”即是宽容,意思是说“圣人”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天下百姓,任他们自在的生活。宽容的集中表现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尊重生命的个性。孔子以“成人成才”为目标,主张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品行修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性体现在几方面:(1)“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实现全面发展。孔门弟子来自广泛的社会面,社会地位也十分复杂,如颜回身居陋巷;公冶长曾是犯人;子路食藜藿,曾百里负米供养母亲。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出身贵族世家的仅,最富有的是子贡。(2)“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的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他反复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启发诱导应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既以学为依据,又以学为归宿,他所提倡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揭示了求学的三种心理状态及其对学习的影响。(3)“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性和创新性,要求我们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其提倡的“温故而知新”从很大程度上说就突出了创新意识,他在运用西周礼学思想时,则大胆地进行了损益,“以述为作”,体现了很强的创新精神。
2 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属性的满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满足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明确表明人来自于自然界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正确看待人的自然性,同时对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满足受教育者的自然需求、注重受教育者的物质利益是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表现。因而思想教育工作要更人性化,做到理解、关心和尊重受教育者正常的物质利益需要。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因此不能一味的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而要更多的实施物质激励,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的内在物质需要转化为奋斗的动力。(2)人的发展要丰富和发展人的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教育人为关怀的指向是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社会性的丰富,人的主体性的增强,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思想教育的人文性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