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对教育的不断探索,党和国家根据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有关教育理论,曾多次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的 教育目的。其具体表述见下表。
时间 文件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 全面1957 年 1982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发展。”这是我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 的教育目的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 好人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 制才(首次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四有”改革的决定》 新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 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 展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 出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纲要》 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这指出中小学 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 加“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1994 年 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 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首次提 出素质教作的若干意见》 育的概念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 民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是进一步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是新 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1999 年 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被赋予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要求, 反映社会主义性质和需要的教育目的,对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及教育发展发挥着根本性的 指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教育目的虽几经变化,但其精神实质却很明显。
(1) (2) (3)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性质)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人。
三、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 随时代的变迁及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亘古不变的教育目的。
2.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育目的有本质区别。
3.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或一个地区世代沿袭下来的文化性格或文化模式,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背景关系到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二)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因为教育通过培养人进而服务社会,且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受教育者,所以教育目的 必须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三)
人们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具有主观的性质,是一种理想。它同社会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联 系在一起。 (四)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 分而自由发展的
(1)
人。
(2) (3) (4) (5) (6)
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岀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 的可能性。 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要素 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德育 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 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智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与学生有关的非 认知因素 地位 其他 灵魂、统率;保持 动力和保证方向 前提、支持 — 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 特体育 增强学生的体质 物质基础 征:教育性、技能 性、娱乐性 美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 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 基本的生产技术和技能 综合作用 — 动力 分类:艺术美和现实美
五、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 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 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存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从差 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 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三)
素质教育的任务
根据素质教育的目的与素质的基本类型,素质教育显然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
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层。 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层。
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社会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最高层。 (四)
素质教育的误区
(1)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3)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4)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6)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7 )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