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

一练高考

一、【2017 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 分) (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

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

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

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

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 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

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

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

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

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类型,

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

之情。

二练模拟

一、 2019 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注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

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B.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

D.汉上旧居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答案】

14.C15.①一方面,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②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

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③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

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作

者生平及创作风格进行分析。从题目看,“幕次忆汉上旧居”中的“忆”,说明了王安石作这首诗的重要

缘起,是因为回忆起了汉上旧居。一个“忆”字,也表明首联的“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为

作者回忆之景。“岘山南路白云深”的“深”,暗示旧居远离尘世,与世俗隔绝。颔联“如何忧国忘家日,

尚有求田问舍心”,意为:我怎么在担忧国家以至忘了自家的情形下,想起了远离尘世喧嚣的汉上旧居呢?

这里既彰显了汉上旧居的秀美,又因为“求田问舍”代表不顾自己肩上所负载的社会责任而隐居的人生态

度,结合王安石一直致力于经济变革的历史,“如何”一词,暗含诗人对自己心存归隐想法的暗暗自责。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大意是写文做诗不过是让景色增添光彩,但自己并未沉溺于清风

明月之中,因此有负登临之意。尾联“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表现了诗人内心矛盾的心情,

一方渴望超脱,另一方面又害怕为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笑。依据上述分析,考生可整理出本题

的答案。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 考核

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

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

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

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

寻找这些硬伤。

四、 2019 届吉林松原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一练高考一、【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out67eak3ibqw7s1xb7s7tu43ow500tq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