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和稀泥”无奈和误解
职场是人们共同工作讨生活的地方,筑梦园梦的地方。职场也是最大的名利场,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
无论在何种体制什性质的单位、公司上班,每个员工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每个员工首先要管理自己的人,管理好自己担负的工作和事,管理好机器设备。同时又要被告人管。公司有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既然是管理者,就要协调和处理好方方面面的矛盾。
调处纠纷,解决矛盾,在公司内部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生产、平时工作、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小摩擦,公司管理者,也就是领导会出面解决。
职场呆久了,看到好多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早已习以为常了。有时,个人觉得是小事,但只要领导碰上或者找到领导门下,问题虽然大了,领导都会加以解决,这是领导管理负责任的表现,也体现出领导的魄力和工作作风。有些领导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
麻,一下把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这样,人们便对领导解决有“和稀泥”的看法。
何谓“和稀泥”?以前农村盖房,最早是“千脚落地”的茅草房。屋顶上盖草,屋墙壁用高粱桔杆扎实后,就和稀泥巴把高粱桔杆墙壁抹平,有的讲究点的然后再刷上白石灰。
“和稀泥”用在评价领导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不讲原则、不求公平园满的方法,基本上算是对领导方法一种不满意的看法和略带贬义的评价。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在头条悟空问答回答相关问答时,做了初略的分析,引起一些读者反响和回应。
在领导的日常管理中,确实会碰上不少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员工之间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皮拉筋的麻烦事、头痛事,领导碰上了,或者是员工扯皮找上门来了,领导的处理可能让当事者或旁观者认为是和稀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既有领导的无奈,又有当事人的误解和偏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为领导对双方各打五十板是和稀泥。在职场,公司里一切矛盾、纠纷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尽管产生矛盾的双方当事人有千道理、万理由,不管有理无理,有事没事,只要是影响了工作,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有理在这种情况下,也变成了无理;没错也变成了犯错。因而,领导站在公司管理和矛盾调处者的角度,会对双方都进行批评,有时甚至会将双方的主管一起“开涮 ”,双方这时只好蔫蔫地离开领导而去做事。因而,大家都会觉得领导处理这事在“和稀泥”。
二是认为领导对对方处罚不重不狠是在和稀泥。公司同事一旦产生纠纷矛盾,不管是哪一方先告到领导那儿,或者是同时找领导解决问题,有时并不是想争高低、争输赢,主要是想通过领导帮自己出口气。或是想请上司为自己做主求个公道。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领导对问题当事者的对方怎样批评教育也好,罚款扣奖金也好,一方总是会觉得领导处罚不狠不重,有时甚至还觉得领导在偏袒对方。因为处理结果是否公平,
既有客观一面,又有个主观感觉一面。何况人在气头上感受更会偏离事实。因而,当事者会觉得领导在息事宁人“和稀泥”。
三是因为领导没有追究所有当事人的责任是在和稀泥。同在一个公司做事,同在一条生产线上工作也好,同在一个办公室共事也好。产生矛盾摩擦,原因有时会很复杂,有组织内矛盾,也有非正式组织在工作或工作之外的业余活动结下的“扛子”、产生的隔阂带到公司来,再加上,有好事者看戏不怕台高,故意挑起是非,推波逐澜,将问题闹大。这样无事生出非,无事惹出事来,闹到领导那。领导一时半会没有精力和时间,也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查清楚所有问题追究相关各方所有人的责任。因此,就只就事论事,就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将问题扩大化。因而,被解决问题的双方都会觉得领导是在出来打园场和稀泥。
按照现代公司管理分工,越是高层领导,越关注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方向,领导就是决策。领导就是规划公司未来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描绘公司蓝图。协调公司生产链、供应
链、价值链所有环节和方面的关系和问题,疏通政府各相关部门和目标市场各方面的渠道和关系,用好公司内外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一句话,公司领导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公司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情上。
作为公司领导要协调处理公司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要用好公司内外所有资源,调动公司上下成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维护公司的和谐稳定,集中精力处理事关公司生存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总之,对领导的工作每一个员工都要尽量配合支持。对领导协调处理员工间的矛盾纠纷要换位思考,多理解多支持,有时领导也是出于无奈,不得已息事宁人则止。毕竟大家都是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公司内部产生矛盾,让领导解决的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小问题。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就好,领导亲自解决问题说明是领导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如若不是这样,问题和矛盾早已上交给有关强力部门去处理了。
这样理解领导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不是和稀泥而是领导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