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二节 历史时期的森林变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节 历史时期的森林变迁

洮河林区历史时期森林的变迁,其梗概是,首先从岷县——新城——旧城丘陵、夷平地将林区切成南北两片;然后里外加攻:林线南片森林从东、西、北三面,北片森林从四周迅速后移;林内河谷辟为农田,阳坡沦为牧场。

历史时期白龙江林区森林的变迁,其梗概大致是天然森林由多而少,由广布白龙江流域退缩至偏僻的山区;森林质量则从优变劣,有些退化为零星残败的次生林;人烟稠密之地的森林被农田所代替。

一、 战国以前 1、洮河林区

春秋战国时期,卓尼、临潭属秦地,为诸羌游牧之处。连当时的诗歌都是描写“车马田狩之事”,同关中吟咏“农桑衣食”的诗歌大不相同。由此看来,那时洮河林区都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种植业虽发展很早,还不占主要地位。在这种经营条件下,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不会丝毫不受影响,但大体可以保持第四纪冰川以后形成的原始状态:无论是森林地带、还是草原地带和荒漠地带一定高度的垂直带上,都有大片森林分布。只是由于蒙味初辟、记载还不详细、许多地方又地处边睡、罕有亲临其境者一故难以具体描述其分布范围。从出土文物和文化遗迹考证,在远古,大约在5000多年前,林区腹地岷县——陈旗——石门——新城

1

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在洮河干、支流两岸的山上,凡是森林能够立足的地方,都密布森林。解放后,在这些地方发掘的大量新石器遗址中都有木炭出土。

因为森林繁多,材木易取,到处盛行板屋。板屋所在,西起甘南藏区,东至武都,文县。此风历久不衰,直延至近代。至今,甘南不少藏民居住的还是木料架成的楼阁。随着森林的退缩,板屋逐渐由木壁木顶变为土墙板瓦。

2、白龙江林区

从出土的大量古文化遗迹判断,古时的白龙江岸,森林蔽日,风景秀媚,野兽横野。1000万年以前,“武都森林古猿”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已有密集的人类活动遗迹。在两水镇后村的黄土台地上,挖掘出6000年前的寺洼文化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以灰层、灰坑为主,内含大量泥质彩陶、红陶、褐陶及夹砂陶器,还有石器、骨器;遗址北有许多小洞式土坑墓。在白鹤桥村的黄土台地上,发现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多为灰层,内含陶片、残石器和少量彩陶;遗址北有寺洼文化安国类型墓葬。角弓坪墓葬,是战国后期墓群。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20米,多为土坑竖井墓,出土的陶器、铜器,有的造型别致,图案精细,为文物珍品。位于汉王镇黄土台地的汉代墓葬,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多为砖石墓,也有竖井墓,出土文物以

2

陶器、铜器为主,也有灶、豆、井等。

陇南山地在几千年前曾分布有茂密的北亚热带森林、竹林等。当时,千峰竟秀,万山披绿,是无边无涯的茫茫林海,森林北界至少较今偏北一个纬度。白龙江干、支流两岸的山地上,凡是森林能够立足的地方,都密布森林,森林树种以松柏为主。解放后,在这些地方发掘的大量新石器遗址中,都有木炭出土。

因为森林繁茂,林木易取,白龙江流域盛行板屋。《诗·秦风·小戎》即言,襄公出征,则妇人居其板屋之中,而念其君子。故《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此风历久不衰,直延至近代。至今,甘南不少藏民居住的还是木料架成的楼阁。

二、秦至西汉

1、洮河林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在林区腹地设临洮县,并以洮河两岸广大地区为中心,招抚周围羌人,林区内居民猛增。 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王弟长安君成蟜率军攻打赵国,行至屯留(今山西屯留)反叛。秦王派兵镇压,成蟜死,屯留百姓均迁往林区腹地岷县——新城——旧城一带居住。自秦廷颁令“屯留迁民”后,部分山西上党人发配到这里来。随后,大批陕西、山西等地“汉人”躲避秦廷暴敛,也纷纷逃到这一带定居。林区内居民猛增,生活用材增加,原有的土地不够耕种,

3

第二节 历史时期的森林变迁

第二节历史时期的森林变迁洮河林区历史时期森林的变迁,其梗概是,首先从岷县——新城——旧城丘陵、夷平地将林区切成南北两片;然后里外加攻:林线南片森林从东、西、北三面,北片森林从四周迅速后移;林内河谷辟为农田,阳坡沦为牧场。历史时期白龙江林区森林的变迁,其梗概大致是天然森林由多而少,由广布白龙江流域退缩至偏僻的山区;森林质量则从优变劣,有些退化为零星残败的次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mcd49on605ej21u0rq9kfa2517te00ka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