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主题统整模式下“综合德育课”的设计与实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主题统整模式下“综合德育课”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在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深化课改大背景下,克服传统“假大空”“说教灌输”等形式主义德育,可以从课程整合的视角,以德育目标为核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探索通过主题式学习的形式将“说教式”的德育转变为“体验式”的德育,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使其做到知行合一,内化道德观念,并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

【关键词】主题统整 综合德育 设计实施 一、缘起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出台,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充分肯定新课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随后,浙江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深化课改的文件,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凸显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拓展、整合、选择”思想。

综观我国的德育现状,存在“假、大、空”等形式主义的特点,加上应试教育中“主”学科的挤压,属于国家课程的品德学科往往也是以灌输的形式教给学生,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仅仅停留在“嘴上”,没有内化进孩子心里,更是很少落实到行动上。

我们认为:道德教育绝不是喊口号,它应该是根植于儿童日常生活的,“从生活中来”,更要“到生活中去”。除了知识上的获得和了解,更应该有实际的体验和行动。因此,我们提出“综合德育课”的概念,即利用学校业已成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整合品德学科、少先队以及综合实践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主题的形式设计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服务为主,将道德教育的目标渗透其中并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二、理论依据

(一)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的思想领袖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道德是个体的社会智慧、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合金,德行不是对某种刻板规则的遵守,而是一个包含知识、情感和能力在内的综合性概念。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

由此,他将道德教育的方法概括为四点:

1.营造真实的道德情境,培养个体的鉴别力与判断力。 2.培养个体的主动意识,形成“自动道德”。 3.培养具有行动力量的品格,积极实践道德。 4.培养个体的社会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因此,学校的道德教育应从儿童参与社会生活出发,脱离教条式的灌输。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并最终让儿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最佳载体。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有效践行德育教育的天然平台。 (二)Jacobs的科际课程整合理论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整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立德树人,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重复交叉的内容,提炼课程整合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改革起始阶段以德育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整合实施为重点。”综合实践活动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具有课程整合的天然优势。 我们在查阅文献资料和理论学习之后发现课程整合的模式有许多,如Palmer的课程联结模式、Beane的主题概念整合模式、Jacobs的科际整合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美国课程专家Jacobs的科际整合模式方便理解与操作,遂采用了这一模式。所谓科际整合模式,是指:“围绕主题将两个以上的学科整合在一起,主题可以是议题、问题或经验,也可以是跨学科技能(如思维技能、社会技能)与跨学科概念(如系统、模式)。设计科际整合课程首先须选择一个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继而根据主题

主题统整模式下“综合德育课”的设计与实施

主题统整模式下“综合德育课”的设计与实施【摘要】在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深化课改大背景下,克服传统“假大空”“说教灌输”等形式主义德育,可以从课程整合的视角,以德育目标为核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探索通过主题式学习的形式将“说教式”的德育转变为“体验式”的德育,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使其做到知行合一,内化道德观念,并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jjl3ptfa0n19a8hrgx9da6a52gca00h2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