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教学目标:

1、领略课文表现出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2、学习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感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体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

3、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提要钩玄、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 2、理解“在建筑中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建筑”。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领会、理解文章主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这熠熠闪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它的设计者是梁思成夫妇等八位设计师;这庄严巍峨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设计组组长是梁思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文章《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二、作者介绍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他于50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三、背景简介

作为建筑艺术大师的梁思成,对建筑的设计和审美要求很高。他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写出了大量的经验论文。本文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对我过建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题目理解

1、课文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各是什么意思?副标题中的“通感”又应当怎样理解? 明确:“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千

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本文以介绍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建筑是时空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指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相互矛盾,相互统一。如果只强调重复,作品往往毫无二致;只注重变化,作品又往往杂乱无章。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 2、副标题中的“通感”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注意把握修辞中的“通感”与本文之中“通感”的不同之处。 明确:副标题中出现了“通感”一词。“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借此描述在语言中用一种感官印象来形容另一感官感受的修辞手法,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谈到“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如《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对淡淡的荷香的描述。这里“通感”不是修辞格意义上的“移用”“移觉”,而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

在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上述情况不同,它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五、通读全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指出在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2---7)举例介绍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8---16)举例介绍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的特点,还指出当前城市建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学目标:1、领略课文表现出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2、学习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感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体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3、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提要钩玄、概括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h5y0xo7q0zn011oo6h6et871df8g0194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