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喝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2.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50-4)
归根结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P171-2)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4.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P160-3;P169-5;) 两者的联系:(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其次,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的自我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2)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
第五章
1.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P185-3\\2)
原因:第一,对关键性资源或关键性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二,专利制度。三,规模经济。四,准入制度。五,生产集中。
实质: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的利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7-1\\2)
资本是指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寡头:帝国主义国家掌握巨额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和国家政权的极少数垄断资本家或金融资本集团。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P189-2;P190-2)
主要形式: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经营与掌握的资本。 第二,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即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而国家垄断资本参与调节的结合方式。
形成原因:①资本主义生产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扩大。
②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矛盾的加剧。 ③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新产业领域的开拓,需要巨额的投资同个别垄断组织资本量相对有限的矛盾突出起来。
④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私人垄断组织单纯追求自身眼前利益的矛盾趋于尖锐化。
⑤战后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化同民族市场的狭隘界限的矛盾也不断加强。
4.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5-2) 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 5.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P200-2;P206-2) 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6.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P210-4)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曾有过它璀璨的年华。但它的每一个进步却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最终不能逃脱被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