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单反像机摄影入门教程 第四课 曝光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我们如果想要得到一张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让感光体(传统时代的感光体为胶卷,DSLR时代则为CCD或CMOS感光原件)得到适当的曝光。而所谓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感光体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曝光的计算方式为:曝光 = 光量(光圈容许进入的光线强度)X 时间(快门允许进入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门的时间搭配组合而成的。所谓的标准曝光值,以现在的测光表设计,都是把整个画面曝光量平均到中间灰,也就是18%的灰值。中间灰的辉度(反射光线的强度)接近人类的肤色或是天空的蓝,我们可以藉由观察「灰卡」,来知道中间灰它大概的表现。一般来说,现在我们要得到一个正确的曝光,通常都是藉由相机内建的测光表来帮我们计算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测光表藉由不同的测光方式,将所测得的现场光平均成中间灰,然后调配光圈快门来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 依左至右分别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在DSLR中内建的测光表,一般都具有下列的测光方式:平均测光平均测光将整个画面的现场光作平均计算,然后求得中间灰值。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为主要加权部分,然后佐以四周的现场光,再计算出中间灰值。点测光点测光只截取画面中央约3%~5%的范围作计算,求该点的中间灰值,这对复杂环境光的拍摄相当方便。分区测光每一家像机厂商都会研发出自己独特的分区测光方式,来因应各种不同现场光的曝光计算,例如CANON的21区分区测光、或是NIKON的3D矩阵测光。这些测光程序会依据环境的不同作变化计算,求出最适合的曝光量。
CANON的21区分区测光(图片来源为日本CANON网站)
在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上过了光圈与快门,里面提到光圈每一个号数的差距、跟快门每一个段数的差距,都是称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不管是光圈或是快门,每一级之间相差的曝光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F4跟F5.6相差了一级、1/15s跟1/30s相差了一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是一样的。F5.6跟F11相差了两级、1/60s跟1/250s相差了两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来看,在一个曝光组合决定好之后,还是可以增减光圈跟快门的段数作变化,而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假设我们现在测出来一个曝光组合是 F5.6、1/250s,但是为了要用大光圈拍人像来获得浅景深,我们可以把它更改成F2.8、1/1000s。其中,因为光圈向上前进了两级(F5.6 > F4 > F2.8),所以相对的快门要向后退两级(1/250s < 1/500s
< 1/1000s)。这两个组合的曝光量其实是相同的,经由这样的计算调整,最后我们可以得到大光圈的拍摄方式、又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手动曝光模式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AE模式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数码单反像机摄影入门教程 第五课 景深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景深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很浅,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摄影的模式来控制景深的长短。
景深长度跟被摄体的分配关系
一般会影响到景深长短的原因,有下面三种: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拍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 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
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都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长。 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
3.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
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由上面三点我们可以发现景深的长短,主要是由光圈、镜头焦距及拍摄距离来控制的,因此在需要控制景深的拍摄场合中,我们就可以调整这些要素来拍出合适的照片。在早期的镜头环上面都有景深的速查表,可以从上面读出景深的范围和长度,但是现在的自动对焦镜头大都舍去了这个设计,要不就是在镜头上附个非常简陋的景深表,实用功能不大。对于业余拍
摄者来说,会去读景深表的人其实是相当少的,大多数人都用经验法则去判断景深长度;另一个方法是利用相机的「景深预视」功能,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判断景深长短,这是最快也最直接的方法。不过它的缺点是当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因为进光量变小,而使得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看出去会变得比较暗。就一般的拍摄情况来说,在拍摄风景的场合,我们常利用长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使用缩光圈的方式来拍摄。但因为光圈缩小进光量也跟着变小,使得快门速度变低,就需要使用脚架来稳定机身,这也是风景摄影常会用到脚架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拍摄人像时,会利用浅景深的方式来模糊被摄体前后的景物,藉以凸显主题的强度,同样的拍摄手法也可以用在其它的场合上。要凸显主题,浅景深是一个很方便的手法,所以一般在购买器材时,会依据需求选购一两支大光圈的镜头,除了能在低光度下拍摄外,能灵活运用浅景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数码单反像机摄影入门教程 第六课 对焦
一张好的照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拥有良好的曝光和正确的对焦。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曝光的观念和换算方法,在后面会继续教大家如何因应环境来调配合适的曝光组合,这里,我们要先教大家正确的对焦方法跟观念。自动对焦功能已经是现在DSLR的基本功能了,尤其是有超音波马达的推动和更新更强的对焦程序辅助。在一般的拍摄情况下,要做到正确的对焦已不再是件困难的事情了,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常常会拍出失焦的照片,有些时候连摄影老手也会犯下这样的错误。为了帮助初学摄影的朋友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在这里我们特别列出了一些在对焦时,容易发生的疏忽和错误。只要在拍摄时仔细的注意下面的一些情况,就可以避免失焦或是焦距偏移的情况发生。1.反差低的环境基本上,自动对焦的系统通常是利用环境中的反差,经过运算合焦后,来达成自动对焦的目的。这样的设计在拍摄环境反差比较低时,就会发生对不到焦的情况,很难达成合焦的动作,也就是一般常说的「迷焦」。在反差低的环境对焦时,可以将对焦点移到同样距离内反差比较大的物体,完成对焦的动作之后,再将镜头移回至我们要构图的范围中。在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完成对焦后记得要先锁定焦点,以免重新构图时又失去了已经对好的焦距。一般的相机要锁定焦点,采用的是半按快门的方式,其它较复杂的设定可以参阅相机的说明书来设定此动作。2.低亮度的环境在亮度比较低的拍摄环境,也很容易产生迷焦的状况。一般相机所设定的自动对焦,在环境上有一定的亮度限制,低于这个限度时,自动对焦就会丧失它的功能。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大多有对焦辅助灯的设计,在光度不足时,对焦辅助灯会自动发光来协助对焦。不过这个小灯通常功率不强,能帮助照射的距离有限;另外,高阶的数码单反相机通常也没有对焦辅助灯的设计。解决的方式是在低光度拍摄时,另外加装外部闪灯。功能比较齐全的外部闪灯都有功率更强的对焦辅助灯功能,甚至能投射会造成反差的红光来帮助对焦。另外一个方法是使用手电筒或其它的外部光源来照射,帮助对焦可以顺利完成,要不就是干脆改用手动对焦,以自己的眼睛来确认。3.对焦点不在中央当对焦点不在中央时,我们必须先在画面里的焦点对焦,然后再重新构图。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疏忽,而在重新对焦时让焦点跑掉,对到不是我们原来预设的位置。在上面第1点「反差低的环境」中,有提到利用半按快门来保持原先锁定的焦点,一般在拍摄时我们很容易因为疏忽,而忘记去做这样的动作。所以养成半按快门的好习惯,在重新构图时才不会有焦点跑掉的情况发生。此外,有的相机还可以设定其它的按键作对焦,快门钮则专门执行测光及按下快门的动作。这样的设定也可以避免跑焦的情况。4.被摄体是处在连续移动的状态当被摄体处在一个连续移动的状态之下,我们在对焦完按下快门之前,可能因为被摄体已经离开了拍摄的位置,而发生失焦的情况,像我们在
拍小朋友嬉戏的画面时,就很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解决的方法可以利用相机本身的「连续对焦功能」,将对焦选项切到这个位置之后,相机就会自动对移动中的被摄体,持续地做对焦动作,一直到快门被按下为止。当然这个功能也并非是万灵丹,当相机本身的连续对焦功能不够强悍时,偶而也会有抓不到焦点的情况发生。 各家厂牌连续对焦的能力不尽相同,目前在动态追焦上的表现,以Canon最为摄影人所称道,而Nikon在这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熟悉自己拍摄的主题后,选择购买适合的相机,是每一个拍摄者事前应该做好的功课,如果相机的连续对焦功能不尽理想,那么拍摄者不妨改成手动对焦,顺便训练一下自己对焦的速度跟能力。现在数码单反相机的功能,可以说是一台比一台强,但是面临上述种种情况,自动对焦还是会有失准的时候,所以除了留意这一堂课提到需要注意的情况之外,花点时间好好练习一下手动对焦能力,也是摄影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数码单反像机摄影入门教程 第七课 感光度
感光度(也就是ISO)指的是感光体对光线感受的能力。在传统摄影时代,感光体就是底片,而在数码摄影的时代,相机则采用CCD或是CMOS作为感光原件。感光度越高(也就是ISO值越高)时,拍摄时所需要的光线就越少,感光度越低时,对拍摄时所需要的光线就越多。一般我们常见的ISO数值有: 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当ISO的数值越高时,感光度就越强。目前入门级数位单反相机的感光度通常从100起跳(NIKON为ISO 200),最高一般都有到ISO 1600的实力。在每两个相邻的感光度号数之间,差异的感光能力是两倍,也就是说,ISO100的感光能力是ISO50的两倍,同样的ISO1600的感光能力是ISO800的两倍。这里的计算方法,跟我们在前面课程中提到过的光圈和快门是一样的。感光度跟光圈、快门一样,在两个相邻号数之间都有「一级」或是「一格」的差距。所以,我们在换算曝光量时,同样的也可以把ISO带进去里面作变换。例如:F2.8、1/60s、ISO 100 = F5.6、1/60s、ISO 400(因为光圈减少了两格的光量,所以右边在ISO感光度上增加了两格补回来)提高感光度可以帮助我们在环境比较暗的场合来拍照,而不需要藉助闪光灯、或是大光圈的镜头来辅助,不过它也有一个很难令人忍受的缺点,就是当感光体的感光度越高,所拍摄出来的图片粒子就会越粗造,画面的噪声也会增多。一般数码单反相机对噪声及粗粒子的抑制能力,也是作能力评比时的一个重要评分依据。我们来看看在使用低感光度跟高感光度两种情况下,画面的噪声跟粒子的差异有多大: 原图,使用ISO 100来拍摄使用ISO 100拍摄时的局部放大图,粒子比较细腻使用ISO 800 时的放大图,颗粒比较大,而噪声也变多了
从上面的局部放大画面,可以见到提高感光度之后,对画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一般如果拍摄者要求画面的细致度及高品质,在拍摄时就尽量不要使用高感光度的设定。这时因为光线不足势必要拉长拍摄时间或是补光,所以闪光灯或是三脚架就成了必备的工具。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感光度所造成的粗粒子有时反而可以拿来好好的运用,变成另外一种特殊的摄影效果。在以前传统摄影的时代,有时为了要拍出粗粒子效果的照片,我们会特意使用高感光度的底片来拍摄,然后在冲片时再利用高温缩短时间的方式,来增加噪声及颗粒。现在只要在拍摄时简单的设定一下感光度,然后在后制时,利用影像软件再作一下处理,就可以获得很棒的效果了。
利用用高ISO的噪声跟粗颗粒,来制造不一样的影像效
数码单反像机摄影入门教程
第八课 曝光补偿
每一部单反数码相机,都会有「曝光补偿」的设定,曝光补偿,指的是当我们完成测光,设定光圈快门之后,因应环境光线的变化,对曝光作加减的额外设定。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相机的测光系统。在一般环境下,光线比较单纯,以相机内建的程序测光,就可以拍出不错的照片了;可是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场合,相机在测光时会发生误判,这时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甚幺样的情况会让相机的测光系统发生误判呢?我们在这里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当拍摄画面中有很多浅色系,环境中的光线反射程度很高,除了现场原本的光线外,额外反射出来的光线,让测光系统误判此环境的光线很强,因此相机的曝光组合会比正常情况下的光线值低,拍出来的相片会偏暗。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拍摄的画面中,有很多暗色系的物体或是光线反射程度很低的环境,因为光线被这些物体吸收,让相机在测光时以为现场光线不足,而设定了比正常还高的曝光值,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偏亮了。为了让拍摄者可以快速的对曝光量作调整,而不需要重新去设定光圈快门,于是就设计了「曝光补偿」这样的机能,只要简单的选择要「增加」或是「减少」曝光量就可以了。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都是以EV(也就是我们在前面谈到的一级、一格的单位)作为单位,调整的格数有分为1/2级跟1/3级两种,目前大部分的数字单眼相机都有正负2EV的曝光补偿能力。上面有提到让相机误判的状况,但是要设定多少的曝光补偿,才可以将曝光值调整回来呢?其实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曝光补偿,并没有一定的数值,在很多时候都必须靠我们的经验来判断。所以初学者在遇到复杂光源的环境时,可以利用相机的「包围曝光」功能,多拍几张不同的曝光组合,顺便学习判断要如何作曝光补偿。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例: 我们出国常会拍的雪景,使用相机曝光的原始设定,拍出来的图明显偏暗使用曝光补偿+1.5EV,雪的白色就显现出来了这张照片黑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拍摄出来的感觉明显偏亮了使用曝光補償-0.7EV,畫面的亮度看起來就自然多了。
为了获得更正确的曝光,除了利用曝光补偿来弥补相机程序测光的缺失外,还可以使用点测光的方式来测光。下一课,我们将为大家来介绍基本的点测光,教授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光源下,得到正确的曝光组合。
像Dynax 7D的曝光补偿做成转盘式的,操作起来就相当的便利。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以下面两幅图片为例,上面的是曝光补偿等于0时候所拍的,而后者是等于+1时所拍的,可见区别明显。
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