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化酶羟苯乙醇胺苯乙醇胺肝衰竭门-体分流酪氨酸苯丙氨酸酪胺苯乙胺
▲氨基酸失衡引起脑病的机制AAA↑BCAA↓血脑屏障色aa羟化苯丙aa脱羧酪aa×多巴脱羧5-羟色氨酸脱羧苯乙胺?-羟化×多巴胺↓酪胺?-羟化×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 4.γ-氨基丁酸学说 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是哺乳动物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脑内的GABA系突触前神经元利用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脱羧后的产物,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质囊泡内。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GABA系肠道细菌的分解产物,在肝内代谢清除。
肝功能衰竭时肝细胞对来自肠道GABA的摄取和代谢降低,使血中GABA浓度增高,经通透性增强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从贮存囊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神经元GABA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Cl-
11
通透性增高,由于细胞外的Cl-浓度比细胞内高,因而使细胞外Cl—大量内流,神经元处于超极化状态,发挥突触后的抑制作用。同时GABA也具有突触前抑制作用,这是因为当GABA作用于突触前的轴突末梢时,也可使轴突膜对Cl-的通透性增高,但由于轴突内的Cl-浓度高于轴突外,造成Cl-外流,导致神经元去极化,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减少,产生突触前抑制。
因此,GABA既是突触后抑制递质,又是突触前抑制递质,其脑内浓度增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GABA作用示意图GABACl-Cl-囊泡Cl-Cl-R
5.氨的综合学说
(1)高血氨可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使氨基酸的糖异生及产氨增强;继而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以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同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肌肉、脂肪组织摄取支链氨基酸增多,导致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下降。由于胰高血糖素有增强分解代谢的作用,使芳香族氨基酸水平增高,从而使血浆氨基酸失衡。 (2)高血氨在脑内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后者促使中性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入脑,或减少中性氨基酸从脑内流出。其结果促进游离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入脑,致使5-羟色胺与假性神经递质增多,而正常神经递质合成受阻,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3)高血氨对γ-氨基丁酸转氨酶有抑制作用,使GABA大量蓄积于脑内导致肝性脑病。
由于高血氨可致能量生成减少(氨中毒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假神经递
12
质生成增多及GABA蓄积,故高血氨在肝性脑病发生中起综合作用。
综合学说:血氨增高+谷氨酸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谷氨酰胺↑促进AAA进入脑内氨基酸失衡
GABA转 氨酶活性↓FNT、5-HT↑脑内GABA↑正常递质↓
上述发病机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或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因素可能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相应治疗措施,这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三)诱发因素
1.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常见的诱因,多由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流入肠道的血液蛋白质在细菌作用下大量分解为氨,引起血氨升高。此外,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组织缺血缺氧,均可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
2.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常用利尿剂治疗,使钾丢失过多,导致低钾性碱中毒。碱中毒可使NH4+转变为NH3,同时,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氨以铵盐形式排出减少,而以NH3的形式弥散入血增多,使血氨升高。
3.感染 肝病患者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细菌、毒素可直接损害肝功能,使氨合成尿素减少;感染引起发热使组织分解代谢增强,非蛋白氮增多,也可使血氨升高。
4.氮质血症 肝性脑病的病人,大多数有肾功能不全,致使尿素等非蛋白氮
13
排出减少,血中非蛋白氮升高,大量尿素渗入肠腔并生成氨,使血氨升高。 5.其它 镇静剂、麻醉剂使用不当、放腹水过多过快、酒精中毒、便秘等均可作为肝性脑病的诱因,值得注意。 (四)肝性脑病防治原则
1.消除诱因 酌情减少或停止进食蛋白质;预防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慎用麻醉、镇静剂及利尿药;保持大便通畅;放腹水宜慎重;正确记录出入液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
2.降低血氨 口服抗生素以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口服乳果糖或高位弱酸液体灌肠以降低肠道pH值,减少氨的生成与吸收;应用谷氨酸、精氨酸等药物均有降低血氨的作用。
3.恢复神经传导功能 补充正常神经递质,使其与脑内假性神经递质竞争,有利于恢复神经传导功能,目前多采用左旋多巴,因为它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转变为正常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理效应。动物实验证明,左旋多巴还有降低血氨的作用。
4.恢复血浆氨基酸的平衡 应用含有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及精氨酸的复方氨基酸溶液,有利于恢复血浆氨基酸的平衡,能获得较好疗效。 5.其他 近年来开展了人工肝辅助装置与肝移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