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体液调节。
2.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讲课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肌的收缩特点:详细讲解对细胞外Ca的依赖性;“全或无”式收缩。
(2)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重点阐述心动周期的概念。 重点阐述心室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②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 ①等容舒张期,②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详细讲解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一般介绍心音的产生。 (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重点阐述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心输出量和心指数。详细讲解心脏做功量。
(4)心泵功能的贮备:重点阐述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心率贮备。
(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重点阐述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1)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重点阐述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重点阐述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和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
(2)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重点阐述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重点阐述心脏的起搏点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重点阐述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和影响传导的因素。
(3)体表心电图:一般介绍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和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 3.血管生理
(1)一般介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重点阐述血压。
(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重点阐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一般介绍动脉脉搏的波形和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重点阐述中心静脉压。一般介绍外周静脉压。详细讲解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重点阐述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5)微循环:一般介绍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壁的结构、通透性、数量和交换面积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一般介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6)组织液的生成:重点阐述组织液的生成,详细讲解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重点阐述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和功能。重点阐述延髓心血管中枢。重点阐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详细讲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2)体液调节:重点阐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点阐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3)局部血流调节:一般介绍代谢性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4)一般介绍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
2+
6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呼 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正常肺功能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讲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肺通气
(1)肺通气原理:一般介绍呼吸运动。重点阐述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弹性阻力、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指标:重点阐述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一般介绍呼吸功。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肺换气:一般介绍肺换气过程。重点阐述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血流比值。
(3)组织换气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一般介绍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2)氧的运输:一般介绍Hb的分子结构。详细讲解Hb与O2结合的特征。重点阐述氧离曲线和影响因素。
(3)二氧化碳的运输:重点阐述碳酸氢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详细讲解CO2解离曲线。重点阐述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4.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重点阐述呼吸中枢。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重点阐述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和肺牵张反射。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目的要求]
1.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3.了解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介绍一般生理特性。详细讲解静息电位;慢波或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
7
(2)一般介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详细讲解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 (4)详细讲解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 2.胃内消化
(1)胃液及其分泌:重点阐述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的作用,刺激胃液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2)胃的运动及其控制:一般介绍胃的运动形式,详细讲解胃排空及其控制。 3.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分泌:重点阐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胆汁的分泌与排出:重点阐述成分和作用。一般介绍胆汁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详细讲解胆汁分泌与排放的调节。
(3)小肠的运动:详细讲解小肠的运动形式,一般介绍小肠运动的调节。 4.吸收
(1)吸收过程概述:一般介绍吸收的部位。详细讲解吸收的途径。
(2)小肠的吸收功能:重点阐述糖、蛋白质、脂类、水、钠、;Cl和HCO3、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目的要求]
1.掌握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2.熟悉体温调节机制。
3.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能量代谢
(1)食物的能量转化:一般介绍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重点阐述糖;脂肪;蛋白质的能量转化。
(2)能量代谢的测定: 重点阐述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一般介绍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3)重点阐述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和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 2.体温及其调节
(1)体温:一般介绍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重点阐述体温的昼夜变化;性别的影响;年龄的影响。一般介绍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
(2)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重点阐述主要的产热器官;机体的产热形式 ;散热的方式和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详细讲解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和温度调定点学说。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8
[目的要求]
1.掌握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清除率的概念。 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利用清除率的概念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以及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3.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排尿反射。 [讲课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1)肾的功能解剖:一般介绍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和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2)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详细讲解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一般介绍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重点阐述有效滤过压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1)详细讲解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2)重点阐述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详细讲解尿液的稀释和尿液的浓缩。详细讲解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髄质高渗中的作用。 5.尿生成的调节:
(1)一般介绍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2)血管升压素:重点阐述血管升压素的作用、体液渗透压、血容量对其分泌的影响。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一般介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成分。重点阐述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功能。重点阐述肾素分泌的调节。 心房钠尿肽:一般介绍心房钠尿肽对尿量的影响和机制。 6.清除率
(1)详细讲解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测定清除率的意义:详细讲解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功能方面的作用。
7.尿的排放:一般介绍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和排尿异常。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中枢抑制和易化,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概念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兴奋在中枢传布的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睡眠的时相。
2.熟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眼震颤及其生理意义,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
3.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感受原理,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机制。
9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神经元
一般介绍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1)突触传递:一般介绍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分类;重点阐述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一般介绍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一般介绍非定向性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2)神经递质和受体:一般介绍递质、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存;递质的代谢。重点阐述受体的概念。一般介绍受体的分类;突触前受体;受体的调节。重点阐述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3)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一般介绍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和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重点阐述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中枢抑制。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一般介绍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重点阐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详细讲解丘脑前的传入系统。重点阐述感觉投射系统。一般介绍大脑皮层代表区:体表感觉代表区。
(3)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一般介绍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重点介绍内脏痛的特点;体腔壁痛。一般阐述牵涉痛。
(4)眼的视觉功能:一般介绍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详细讲解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重点阐述眼的调节。详细讲解眼的折光能力异常。一般介绍视网膜的结构特点。重点阐述视网膜的两种换能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详细讲解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视力、视野、明适应和暗适应。 (5)耳的听觉功能:一般介绍外耳的功能,重点阐述中耳的功能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一般介绍耳蜗的结构要点,重点阐述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6)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一般介绍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详细讲解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前庭反应。
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1)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般介绍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2)姿势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脊休克;脊髓对姿态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详细讲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一般介绍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
(3)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大脑皮层运动区;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一般介绍新纹状体的功能结构与细胞;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详细讲解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疾病。一般介绍小脑的分区与纤维投射;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回路。详细讲解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详细讲解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重点阐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点阐述紧张性支配;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2)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一般介绍脊髓、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详细讲解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般介绍边缘叶和边缘系统;新皮层。 6.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