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

地理必修二 复习提纲 必修2知识结构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发达国家增长 (如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增长 (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3、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我国的人口问题: 4、人口增长模式 ①原始型: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分布地区: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落 ②传统型: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分布地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分布地区:多数发达国家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仍处于 型转向 型的过渡阶段; B、 ②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从 型向 型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 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我国的人口迁移 ①改革开放前,主要由沿海迁到边疆 迁移原因:受政策影响(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 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入地的影响: 利: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弊: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②对迁出地的影响: 利: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 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 ②政治因素:如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③社会文化因素:如宗教、民族等 ④自然环境因素(生态因素):如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等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①资源状况(正比)――主要因素 ②科技发展水平(正比)――影响资源开发数量 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影响资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源消耗数量 ④地域的开放程度(正比)――影响区域外资源的输入 会考示例: 1.图1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1中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人口合理容量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B.等同于人口容量 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 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3、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地带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越发达,地租越高)

2、历史因素: 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如北京故宫) 3、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等(如唐人街) 4、行政因素: 政策、城市规划等 三、城市的服务范围特点:(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人口规模) 1、小城市级别低,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 大城市级别高,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 (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2、等级高的城市数目 ,相距较 ;等级低的城市数目 ,相距较 。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四、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 3、世界城市化进程: 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较高,大都进入后期成熟阶段(出现 现象) 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多数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出现 现象) ③世界城市化整体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发展中国家是主体)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环境污染问题: 、 、 、 ②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社会问题: 住宅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 5、缓解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①改善城市交通(如实行公交优先政策等)和居住条件 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创建生态城市 ③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五、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会考示例: 1.北京王府井大街、方庄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下列各组城市(卫星城)中,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 顺义 昌平 B.上海 北京 C. 长春 哈尔滨 D. 北京 通州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民的素质还不够高 B.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C.我国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 D.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和降水) ②地形:平原适宜发展 ;山地适宜发展 ③ ④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决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② ③科技水平(包括机械化、农药、化肥、冷藏保鲜技术、培育良种等) ④ ⑤ 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 、 、 三、现代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1、主要作物及农产品:小麦、羊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实行“牧者有其地”的政策) 3、主要特点: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四、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地势 、土壤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②社会经济因素:交通 ,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地广人稀 3、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五、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 1、主要农产品:牛、羊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②社会经济因素:距海港近,交通 ;市场 ;土地租金低廉;地广人稀 3、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六、乳畜业――以西欧为例 1、主要农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品需求量大 3、主要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七、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2、主要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 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 ,适宜水田管理 土壤 ;灌溉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历史悠久,人们喜爱吃大米 3、主要特点: ①小农经营,生产规模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 ;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④水利工程量大

八、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生态问题: ①森林、草原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退化 2、污染问题: 农药的使用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会考示例:

1. 读图9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 岸。该地属 气候类型。 (2)分析图9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2.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技术 3.有关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优势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4.影响昆明花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发展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 、 、地价、政策等 注意:原材料(如矿产、农业初级产品等)、动力(如煤炭、电力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

二、主导型工业类型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 接近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动能 炼铝厂等有色金属冶炼 接近火电场或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等 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 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卫星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A、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 ; 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 ; C、工业对劳动力 的要求提高; D、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的吸引力 ; E、信息通达性对戒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 2、环境状况对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一 3、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四、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生产联系):上下游关系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空间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和资源 (二)工业集聚的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 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 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以 工业联系为基础,共用空间,基础设施和信息。 3、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可形成工业城市。 (四)四者关系: 导致 形成 发展为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五、工业分散的原因: 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 六、传统工业区 1、代表: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2、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等资源 3、特点: 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必修2知识结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发达国家增长(如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增长(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3、人口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1cl97k0s3ibqw7s1xb7s7tu43ow500tp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