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宁勇 NING Yong;赵世强 ZHAO Shi-qiang
【摘 要】摘要:城市综合管廊可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城市安全运转品质,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发展的对策。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24(037)003 【总页数】3
【关键词】综合管廊;现状;问题;对策
0 引言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和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城市安全运转品质,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近年来,国务院、住建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等先后多次发布关于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告,表明国家对综合管廊建设的关切。2016年,全国完成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的工作部署。2017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工作部署。因此,2017年,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进入关键期。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研究目前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1 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现状
1.1 国外综合管廊建设的现状
1.1.1 欧洲 综合管廊建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33年,法国巴黎建设了第一条综合管廊,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继法国建设第一条综合管廊后,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陆续开始着手规划、建设综合管廊。以法国、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政府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完全由政府出资建设,建成后通过收取租金的形式供各管线单位使用,但租金的标准并没有统一制定,每年的租金由市议会依据实际运营情况讨论后决定收费标准,这一分摊方式也与欧洲国家实行民主机制制度有关,充分发挥了公众意愿制定公共产品价格的特点。同时,这些国家将综合管廊建设列入国家相关法律,其中对于已经建有综合管廊的地区,强制要求能入廊的管线不能再单独采用直埋的方式敷设,必须进入管廊内,从而确保了综合管廊的使用率,真正发挥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2]。
1.1.2 日本 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国家,于1926年修建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全日本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已达到1100公里,基本覆盖主要城市建设密集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最完整、法规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研究、改良和实践地下综合管廊的经验已成为国外发达城市市政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东京都的中心城区已规划建成200多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成为世界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最长的城市。其综
合管廊的规划的必要标准条件是人口密度大,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再开发等,公共设施的需要急剧增大,或可预测将会急剧增大,现有的施工对道路的结构带来影响,并因其交通的堵塞,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建设综合管廊。目前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等大城市和仙台、京都等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都建设了综合管廊。
日本作为目前世界上建设综合管廊技术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针对综合管廊建立专门的法律最早的国家,法律规定将综合管廊作为城市道路的敷设设施,与道路共同建设,足以看出日本对综合管廊的重视程度,对于综合管廊的建设投资同道路建设相一致,需要在道路部门和各入廊管线单位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但这个比例并不确定;对于综合管廊的日常维护,道路部门主要负责管廊主体的维护,各管线单位负责廊道内管线的维护,必要时由道路部门和管线单位共同负责管廊主体的维护管理。 1.2 国内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
我国大陆地区最早开始建设综合管廊是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杨路综合管廊,随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相继建设,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未被大规模建设,直到2013年,随着城市管线问题的不断暴露,中央政府意识到转变管线建设模式的重要性,加大综合管廊建设力度,并颁布多项政策来进行推动,全国范围掀起建设综合管廊热潮[3]。纵观大陆地区综合管廊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综合管廊方面的研究与其现实中的建设进程密切相关,其研究可被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随着1994年建设上海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大陆地区出现理论研究,主要是对综合管廊优缺点及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叙述;②第二阶段:直到2001年随着各地相继规划建设综合管廊,通过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