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有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当前就业的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七)自动化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传统的自动化人才教育的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盲从性。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虽然有一定的定位,但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通过“重新组合”国内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和课程来确立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套用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自身的特色并没有形成。

2.社会适应性差

自动化技术类人才的培养从某种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定位,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有脱节现象,滞后于市场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校企联合目前还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实质性的合作。学生实习往往只能做一些简单而重复操作的事情,得不到很深的感性认识,社会适应性差。

3.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目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自动化技术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生产、服务、营销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着重专业知识、轻思想道德、情商的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因自负、轻浮,对工作挑三拣四,得不到企业重视,并最终流失。

(八)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以行业为导向,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随着制造业的高度发展,新的岗位需求不断出现。我们将适时组织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参加人才需求调研、超前预测分析工作。根据岗位需求情况,设置或调整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符合行业需求。

2.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方案的制定中贯彻适应性、整体性的质量观。在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我系专家与企业精英、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的调整思路

1)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基础文化课与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是本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时,我们始终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来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人格,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2)努力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程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从满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其职业能力结构,构建该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首先,按其职业能力、岗位结构设置课程模块。我们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发展规划的要求,大力革新教育观念,在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上,努力摆脱一般院校“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思想的束缚,建立以自动化技术 “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PLC控制技术、单片机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为本专业群各方向的主干课程。

3)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原来基础课程设置过多、课时量偏大,为了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在课程体系调整中,除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时数外,注重“理实一体”。为了让学生适应在岗位群内可转换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增强实践技能课程的通用性,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继续学习的能力。

4)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大,现代技术含量高。形成了特色明显的针对就业岗位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通过广泛的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项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重组或新开课程,构建了\能力岗位型\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时,按照专业群中大平台、小模块、定方向的原则,课程设置共分三大模块:即公共与基础课程模块、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多门主干课程进行了重组或整合,特色明显、效果好。此外还重点对《电工技术》和《电机及控制》两门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

为一体,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

我们的思路是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地改革。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要避免出现高职毕业生出现理论不及本科生,操作不及中职生的尴尬局面。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学制改革不是简单的压缩课程,而是要在经过充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适当的压缩那些对企业用处不大的课程内容,以实用为基础。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内容,一切都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将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在企业的不同岗位上究竟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专业群的平台课程以及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后我们要改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用为基础,将案例教学提到重要位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上我们应该注重联系企业的操作实例,尽可能联系实例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操的能力。

4.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秀的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师资培养的规模;鼓励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顶岗实践,以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项目开发

按照与企业技术同步的原则,所开发的项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争取与校外实训基地有一些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既利于本专业学生实训,又利于对社会服务,一举双得。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各实训部的建设。

6.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工学相结合的探索及措施 1)优化教学方法 加大再造力度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废除注入式的满堂灌,推行互动式、研讨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与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能掌握系统专业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独立思考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专题研究法、模拟课、社会实践等。

2)培养综合素质 加强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的学生才能够有条件在企业中充分施展才能。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注意仪容仪表,说话文明礼貌,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宽新市场、服务再创新的素质。

2.职业岗位分析

本专业职业岗位群如表1-1-1所示

类 别 初始岗位 电器产品组装调试员 电器产品组装、调试 表1-1-1 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群 职业岗位名称 主要工作任务 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员 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 职业资格证书 维修电工中(或高)级职业等级证、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维修电工中(或高)级职业等级证、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维修电工中(或高)级职业等级证、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掌握销售渠道和方法,能妥迁移岗位 电气自动化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员 善地解决售后服务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电器产品生产检验员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员 电气自动化设备电气控制设计师 发展岗位 电气自动化设备电气检修工程师 电器产品生产过程检验、产品检验及品质统计分析 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保养 自动化设备电气设计 自动化设备电气设计、安装、检测、维护、修理 维修电工中(或高)级职业等级证、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维修电工中(或高)级职业等级证、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维修电工中(或高)级职业等级证、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维修电工中(或高)级职业等级证、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3.职业资格证书

表1-1-2 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名称 维修电工职业等级证 资格证 等级 中(或高)级 颁证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 知识技能 具备维修电工、电气控制技术知识和技能 具备维修电工、供配电电气安全知识和独立操作技能 配套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测量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自动线安装与调试 、传感器应用技术等 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 特种操作证(电工、电气焊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1)健康的体魄 (2)良好的政治素质 (3)健康的心理素质 2.职业素质

(1)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2)具有安全、文明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二)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

(1)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具有翻译本专业英语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能力及初步听说能力。

(2)熟悉常用电子、电器元器件和测量仪器的特性、技术指标及使用方法;电工、电子、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

(3)熟悉PLC、单片机原理等程序设计能力。 (4)熟悉电子、电气制图和识图能力。

(5)熟悉机床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检修、调试技术。

(6)熟悉电器产品生产工艺操作与工艺组织、质量控制、设备与技术管理等知识。 (7)能熟练的识别检测电子、电气元器件,能正确的使用与维护电子仪器仪表。 (8)能识读一般电路原理图,能分析简单电气产品的线路功能。 (9)能运用PLC、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简单智能产品。

(10)会编制电气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文件,能进行整机产品的布线、装配、调试、测试等质量控制及工艺与生产组织

2.方法能力

(1)具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

(2)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方法能力;

(3)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方法能力;

(4)具有决策、迁移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1)较强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人际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 (4)劳动组织能力 (三)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基本知识 (2)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

(3)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4)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 (5)电气识图的一般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一般电工电路设计的知识;

(3)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电气制图的基本知识;

(4)掌握电机、PLC、变频器等现代工控器件的基本知识;

(5)具备变频技术、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 (6)具有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理论知识; (7)具有安全用电及救护常识。 (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表

表1-2-1 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表 素质模块 能力 1.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2.坚定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 3.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 5.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 1.计算机应用能力 2.音乐美术欣赏能力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4.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5.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6.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 7. 就业创业能 8. 外语应用能力 知识结构 课程模块 思想政治素质 1.政治理论知识 2.法律知识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计算机基础 2.音乐欣赏 3.美术欣赏 4.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5.应用数学 6.应用文写作 7.就业指 8. 大学英语 变频器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 电机与电气控制、自控系统、PLC应用技术 文化素质 1.电气传动与电力分析能力 职业素质 2. 电路基本分析能力 1.计算机知识 2.音乐美术知识 3.心理学知识 4.社会和就业知识 5.应用数学知识 6.写作知识 7. 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 8. 能处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英文资料 具备电力电子和电气传动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电气工程一般的设计计算能力,熟悉各种电器元件的应用。 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对模拟及数字电路进行测试分析与应用设计。 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PLC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 3. 电气自动控制应用能力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制)

3.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在调研过程中,有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当前就业的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七)自动化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分析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传统的自动化人才教育的模式,在培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02p9ukqt97tl37kuug5o77k30e1i00qu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