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数学教案(全年、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化简,得 1.5x=75, 两边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解题的格式现在不一定要学生严格掌握。 1?x?5?4 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3的解吗? 教科书第73页练习 第(3)(4)题。 小聪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课堂练习 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评议 小结与作业 引发竞争意识,提高自我评价和建议:①先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课堂小结 我有哪些收获? 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③思考题 用等式的性质求x:-2x=-5x+7 自我表现的机会,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的目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投入及学习的效果方面等。 板书: 2.1.2 等式的性质(2) 课题: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②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 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出示教科书76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设计理念 本节引子与上一节的“阅读与思考”相呼应,同时提出下面几节要讨论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助于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感受数学的历史和文化的陶冶,提高数学紊养.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引导学生回忆: 设未知数 列方程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指明解题思路,强化本章的中心问题 分析到位,渗透模型化的思想。 初步渗秀化归思 为使解方程的主线更连续,这里暂不提“同类项”一词,淡化名称。 使学生养成说理的习惯。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 列方程:x+2x+4x=140 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 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77面练习1、2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想。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拓广探索 比较分析 x?x?2x?1402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尝试不同解法,培养发散思维和择优意识。 xx??x?14042 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综合应用 巩固提高 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意义。 小结与作业 提问: 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 课堂小结 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 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必做题:课本P82页习题2.2中1、3①②、4、6 选做题: 在一卷古埃及草卷 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啊哈 ,它的全部,与 ,其和等于19。”你能求这问题中的他吗? 感受数学文化 以问题的形出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作业 1它的7阅读诗文: 三百一十五里关,初行健步并不难。 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至其返。 欲问每朝行数里,请公仔细算相还。 板书: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课题: 2.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第2课时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出示教科书77页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 提出问题 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设计理念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 ? (1)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 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 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分析问题 3x-4x=-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进一步渗透模型化的思想 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寻求解决途径。 在此结合例子解释“项”,没有正式给出项的定义,为突出方程主线,这里不做更多补充,学生可以自然接受。 再次渗透化归思想。 培养学生说理有据,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 通过观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一特点。 法则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法则。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使学生认识到移项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79面练习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拓广探索 比较分析 x?x?2x?1402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及时巩固、反馈 xx??x?14042 现在你能解答课本74页的习题2.1第6题吗? 综合应用 巩固提高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 和了一条船 ,正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通完成这部分题,使学生熟悉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掌握解题的正常程序,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与作业 提问: 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聚?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 移项(等式的性质1) 合并(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必做题:课本第82页习题2.2第2、3(3)(4)、7、8题 布置作业 选做题: 将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捏 使学生能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含 的程序化思想。 成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精确到0.1厘米, 分层次布置作业。 板书: 2.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第2课时

七年级数学教案(全年、人教版)

化简,得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x=50.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uo27s1xb7s7tu44gp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