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可知:①E和F、G和H的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分别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D;②E(F)与G(H)中的染色体“互补”,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考虑交叉互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①E和F,G和H的染色体组成大同小异,分别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D;②E(F)与G(H)中的染色体“互补”,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
3.一般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 Y与y、R与r分别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
配子种类 细胞或个体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雄性个体 YyRr能产生 配子的种类 2种(YR、yr或Yr、yR) 4种(YR、yr、Yr、yR) n对同源染色体 产生的配子种类 2种 2种 n - 6 -
一个卵原细胞 一个雌性个体 1种(YR或yr或Yr或yR) 4种(YR、yr、Yr、yR) 1种 2种 n(2)若考虑交叉互换,会增加配子的种类,如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会大于2种。
n
1.如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分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B.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 D.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D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组成相同的精细胞,图中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能
- 7 -
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故A、B正确;1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相同的精细胞,图中8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各不相同,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故C正确;①⑦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D错误。]
2.图中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C.①与③
B.②与③ D.②与④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同一个着丝点上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绝大部分相同,少数部分不相同,因此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有②与③、①与④。]
方法规律: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方法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简记为“同为同一‘次’”。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简记为“补为同一‘初’”。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简记为“同、补同一‘体’”。 - 8 -
受精作用及相关曲线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为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
1.结合细胞膜的成分,讨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特性?
提示:精、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精卵细胞相互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是否意味着父、母双方各为后代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分析原因。
提示:不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于卵细胞。
[归纳总结] 1.过程分析
- 9 -
(1)减数分裂结果分析: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并且没有同源染色体。
(2)受精作用结果分析: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染色体数,且出现同源染色体。
(3)同一双亲的子代遗传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配子的多样性?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
??? 交叉互换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曲线分析
(1)细胞中DNA含量变化曲线。
①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即ad段为减数分裂。
②e点表示进行受精作用。
③eg段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其中ef段为有丝分裂间期,fg段为分裂期。 (2)细胞中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