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类风湿关节炎诊断
及治疗标准流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严重类风湿关节炎(2016年版)
一、类风湿关节炎(RA)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h,持续时间≥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4、对称性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5、皮下结节。 6、手部X线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
确诊RA,至少需具备7项中的4项标准。
为了对早期RA及时诊断和干预,2009年欧洲风湿病协会(EULAR)与美国风湿病学会共同提出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1、受累关节数(0-5分):1个中大关节0分;2~10个中大关节1分;1~3个小关节2分;4~10个小关节3分;>10个,至少1个为小关节5分。
2、血清学抗体检测(0-3分):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均阴性0分;RF或抗CCP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2分;RF或抗CCP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3分。
3、滑膜炎持续时间(0-1分):<6周0分;6周1分。
4、急性期反应物(0-1分):C反应蛋白(CRP)或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0分;CRP或ESR增高1分。
以上4项累计最高评分6分或以上可以诊断RA。 (三)病情活动度的判断。
根据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CRP、有无骨侵蚀破坏等指标可以判断RA的疾病活动度。病情活动指数(DAS28)较常用。
(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 非药物治疗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五)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14-21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