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经济学角度看医疗问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经济学角度看医疗问题

陆洋 临床医学(七年制)

如今社会似乎普遍不看好医生这个职业。做医生的家长,若不是院长科长,很少希望子女也从事医疗行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也常常对后生们满腹牢骚,规劝转行。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学医好吗?”出来的答案大多是“你会后悔的”,“不要太天真,现实太残酷”这类答案。以一个医学生的视角,我将这个社会现象的原因总结为三点:一、学医漫长辛苦(分析见附1),二、医生辛苦工资低,三、学医承担道德和人身安全风险。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关注时事的医学生常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医患事件和社会评论。所指恰恰是同业内人士遥相呼应的三个方面:一、医生技术差,二、医生太有钱,三、医生无德。这种鲜明的看法对比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有怎样的经济学基础,又暗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呢?

医生的劳动和薪酬问题

医生大的方向可分为内科外科儿保妇保口腔,从工作内容上,还可分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但总的来说,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繁琐的记忆,丰富的诊断、治疗经验,熟练的技术操作,医生的劳动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从工作量上看,医生需要兼顾门诊,病房,科研项目,年轻医生要值夜班,重要急诊、抢救手术要随叫随到。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每千人医生人数为1.4名。同年美国每千人医生人数为2.4名。从劳动资源的稀缺程度上看,中国的医生薪酬水平甚至理应比美国的医生要高。

医生的工作对资本,管理等因素的依赖性并不强,但是中国的医生并没有拿到与高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和稀缺性相对应的高薪(实例见附2)。在浙江大学附属浙一浙二医院这样的公立大医院,医生月收入由固定工资和奖金构成。 固定工资按事业单位的职称标准发放,所以,能够体现医生相比其他职业稀缺性的地方也就是奖金了。然而医生的奖金,有时候还不如整天做办公室,悠闲自在的公务员多。所以,很多医生转行去搞研究,做老师,从商等等(是生活中遇到的实例,暂无数据显示比例)。 真正体现医生水平的服务费用比如诊金、手术费是大大低于其实际服务价值的。一位在美国的同学告诉我,在美国做一个阑尾炎手术的价格几乎就等于他往返机票加上国内做手术的价格。而在中国。一个普通的专家门诊挂号费7元,其中只有一两元是医生的劳务费。一个专家看半天门诊,收入不到100元,大学生课余时间做家教的价格都比他高出一倍。

很多小医院将医生奖金和药费、检查费挂钩,从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看,人是利己的,就必然导致收入不高的医生开贵药,开多药,要求不必要的检查等行为。而公立大医院,奖金是与科室的工作总量挂钩,“切片”发放到科室,然后再由科室分配到个人。看似工资与药费、检查费没有关系,实际上,“工作量”

就是“利润额”,科室利润大,个人奖金就高。这就导致了是所谓的“以药养医”现象。

患者心理和价格

所有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文献、统计资料中,每一种疾病的治愈率和诊断正确率都是逐年上升的。但是为什么患者会对如今的医疗行业有很大的不满情绪呢?

从患者的角度分析,原因有三点。

第一,认为一项服务质量差,必然是人们将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相比较而得出的结果(附3)。医院的服务价格中,包含了医生劳动价格和医院的设备、药品价格。如今,有了各种新的检查手段和药物,让诊断和治疗更加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高昂的医疗费用。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和医疗教育的规范化,医生的职业技能相对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带来了医生劳动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因素中,又以前者的上涨程度大。以上是客观原因,另外,医生的劳动价格被压得很低,导致医院要从药价,检查价格上涨补充牟利,使得最终的价格看起来更加不合理。

第二,患者心态和对疾病的认识上的错误。过去,一个医生治好一个疑难杂症,就能被称为“活神仙”;而现在,医好了,医生没有了过去的成就感,医不好,就有可能受到来自患方的压力。人们往往认为治病就像修一台机器,付了足够的钱,就能完好如故。但是,和机器不同的是,相同的疾病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体征,人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停止运转等待修理,人的“零部件”也不像机器零件那样总是可以配到。医生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诊断和治疗,程序没有错,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治疗效果,尤其是难治病,也有可能因人而异。所以,人们抱着必须治愈的想法来就医,心态上就过于心浮气躁,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第三,对医院、医生有较高的公共服务和道德期许。网上出现一些医生“见死不救”的评论,引起了社会对医生这个群体的不满。但事实上,抢救和治疗费用是高昂的,如果没有人来承担,医院要自己吞下苦水,这样的案例多了,医院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很多医院规定医生不能擅作主张在没有受到费用的情况下进行正式抢救和治疗,否则将从医生的工资奖金中扣去这些费用。相对医院来说,医生更是无法承担,也没有理由承担这样高额的费用。所以,出现了谁都不想见到的“见死不救”的事例。

医疗体制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的医疗行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儿科、中医等科室要靠其他科室补贴;医院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用药、检查、住院等诊治内容和医生工资挂钩;

最能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费用却被压得很低导致医生工资很低;患者对医院有很高的公共服务期许,医院却无法承担公共服务的成本等等。

我认为,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公立医院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就像一个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挤压之中畸形发展的行业。从单位类型来看,公立医院属于国家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接受国家财政补助。但是实际运营上,医院却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支持,医生工资按照事业单位职称标准发放,医生的工作量和劳动质量却远高于一般事业单位;医院要自己想办法盈利以实现长远发展,医疗价格水平却受国家计划调整。医院提供的到底是商品还是公共物品的模糊性,让患者希望以较低的价格甚至无条件地获得优质的服务。这些本来就存在的矛盾却被“市场”和“调控”的不均匀所放大。

如果医院是一个完全在市场中运营的行业,必须受市场的调控。市场中,不同经济实力的消费者有不同档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对用药,检查,医生的等级其实都有不同的需求。但是现在,医院挂号,开药做检查却很少征求患者的意见,表现出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从这个角度上解决问题,一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私人诊所和私营医院,放宽政策审批,增加盈利性医疗机构,如私人诊所的数量,面向市场地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则提供比较基础的医疗服务,和专业性的诊治,通过保险和政府财政支出减轻民众负担,比如美国的医疗状况。但是,这样的转型必须有人下决心,也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各方面适应。

如果要让医疗成为一个公共物品,财政拨款必须支出公立医院运营成本的大部分,改进社区医院服务质量,建立有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例如英国的全民医保制度。否则,就必定会存在调控的失误。这些调控的失误点是不可能由“道德”来解决的,况且很多计划调控本身就是僵硬的,决策上就没有考虑市场状况。 从这个角度上看,需要加大政府对财政的投入(现状见附4),纠正“以药养医”的现状,制定公共医疗诊治制度,只以病情为根据进行分级处理。但是,靠财政包办医院,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显得不那么现实,而且,将公立医院变成纯粹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必然导致医疗资源,医生数量与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等状况,造成更大的矛盾和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在现有体制上进行改革是最切合实际的举措。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生个人和医院都经常面临承担公共服务性质的成本(举例见附5)。所以,在这个行业中,政府部门的介入是必须的。但是政府决心介入哪一块,就一定要用提供公共服务代替那一块的市场,不能让一个事物,重复地受到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调控,其结果已在上文中叙述。

总结来说,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介入医疗行业:一、价格管理部门根据医疗服务质量,审核医疗服务价格。二、指定医疗行业行业规范,审定医疗事故。三、在财政承受范围内,对特定的常见病种实行全民免费就医。四、落实城镇居

从经济学角度看医疗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看医疗问题陆洋临床医学(七年制)如今社会似乎普遍不看好医生这个职业。做医生的家长,若不是院长科长,很少希望子女也从事医疗行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也常常对后生们满腹牢骚,规劝转行。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学医好吗?”出来的答案大多是“你会后悔的”,“不要太天真,现实太残酷”这类答案。以一个医学生的视角,我将这个社会现象的原因总结为三点: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s1q6oh9o175ln25rm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