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 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

解析:选B。材料是袁世凯顾问古德诺对中国国情的推断,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故君主立宪制符合国情不准确,故A项错误;从古德诺的身份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可知,其言论是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德诺一人之言,不能体现出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C项错误;古德诺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是在为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不能反映出共和制不适应中国,故D项错误。

2.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局限不是体现在《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上,故B项错误;《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更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不能反映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故D项错误。

3.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解析:选B。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春天”,故B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故C项错误;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是导致题中现象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4.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广告语反映了当时( )

A.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 B.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D.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解析:选D。题干反映的是广告语,故A项错误;题干中反映的是教育界支持国货的现象,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广告语反映了老师检查学生穿戴是否是国货,表明当时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

5.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学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旨在说明( )

A.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 C.近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湖南好的变化可知,政治上民国的建立促进了移风易俗,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提及,故A项错误;湖南女子的举动并不能代表国人普遍的价值理念,故B项错误;近代教育体系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故C项错误。

6.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

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

A.国民大革命 C.新文化运动

B.中共成立 D.辛亥革命

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民国小学教材语言的改革,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于1921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改用白话文关联不大,故D项错误。

7.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须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 )

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 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对青年的使命进行了定位,即“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说明这是李大钊对青年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故A项正确;1911年的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救亡图存”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问题,故D项错误。

8.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典籍受到批判,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故选D项。洋务运动、维新运动都体现的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维护,排除A、B两项;抗日战争与儒家传统文化无关,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9.“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材料二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

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

答案:(1)理由:剪辫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

(2)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也可回答改良长袍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

社会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

(3)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nm66i4hx6zh7s4eqk6667gj1yjqg01ck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