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

【考纲解读】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复习思路】

1.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中之重。

2.要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观点来指导复习。

【学法导航】

1.本单元的重点是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2.复习本专题内容,要在加深基础知识记忆的同时,把握一条主线,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把思想变化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知识记忆将更为牢固。

3.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4.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⑴孔子“仁”的思想是爱人,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在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被尊称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荀子为儒学集大成者。

⑵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

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⑸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或天理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⑹李贽不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称谓“反封建的先驱”。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知识网络】

1

【单元主题概述】

【专题讲解】 一、知识整合

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兴起,井田制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士大夫崛起。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

③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时代 著作 重要思想主张 孔春秋 子 圣人 孟战国 子 亚圣 战国儒家荀学说集大子 成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核心); 整理六经;后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整理《伦语》。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孟子》 《荀子》 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 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施政主张“仁义”、“王道”;君民 “舟水关系”;性恶论 ;“制天命而用之”。 (3)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比较 思想比较 思想家 同 异 政治主张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孔子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礼法并重] 君舟民水 性恶论

(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孟子 儒家 荀子 主要思想 影响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义利观,先义后利。 成为“亚圣”。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兼爱”、“非攻”、“尚力”、战国时期的显学,别其他学派吸收,“节用”和“节葬”。 战国后不被重视(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 在文学、美学等方面建树颇丰,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互为表里,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膑 2、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1)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

②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考纲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5、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6、儒家思想在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jej4wbbb44s0w0d4ij47hq70zb7d011r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