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解题中常见错误的分析与
xx研究
【摘要】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做过的题还错,错过的题又错”的问题。这一让老师生气、学生疑虑的现象时刻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怎样利用错误促进学生的进步是我们教育者应关注和解决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学生出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知识性错误、习惯性错误、理解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基于常见错误原因分析,我认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避免错误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从严从细培养学生的学习、解题习惯;第二、耐心细致而有预见性的讲授新知;
第三、开发典型例题的专题练习和变式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第四、引导激励学生及时订错、主动反思。
【关键词】数学学习;错误;学习习惯;典型例题;反思
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做过的题还错,错过的题又错”的问题。这一让老师生气、学生疑虑的现象时刻困扰着我们,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最有效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中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出错主要有 以下原因:
一、知识性错误。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往往过于简单化、表面化,不能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忽视公式,定理,法则的使用条件而导致错误;或者对于相关知识简单的认为它们是一样的,而忽视了其中的细微差别,因而不能正确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习惯性错误。很多学生表示:“考试中做错的题很多是因为没审清题,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过程写的不完整而扣分”。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会认为问题不大,下次细心就行了。实际上是学生轻视了这些题目,更忽视了这类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样的问题确实无处不在,通常是这几个方面:
1 / 4
1.审题。2.计算。3.书写不认真,格式不规范。
三、理解性错误。这一错误多出现在较复杂的题目中,不能准确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理解错误。就像老师评讲完一道题,学生会诧异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就属于此类错误。有这样一道题:三角形某边上的一点到另两边的距离相等,则该三角形为哪类三角形?不少学生理解为各边上均有点到另两边的距离相等,认为答案是等边三角形。实际上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某”的含义,把它混同与“每”而导致错误。
另外,不能全面的考虑问题而使答案不完整或不严谨也是常见现象。例如,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
为50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多少?当然做这道题需要先画图,多数学生快速结合图形得到答案400。实际上他们忽略了钝角三角形的情况,答案还可能是1400。
四、策略性错误。数学解题策略性错误是指解题方法上出现偏差,造成思路受阻或解题时间过长,以致在考试过程中做错或即使做对也因费事而出现的错误。此类错误主要有:①方法不当,②不能正确转化问题或运用数学模型。
事实上,学生产生的错误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只有善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说理的机会,才能充分挖掘错误的根源,引领学生走向成功。错误是极佳的学习契机,我们老师既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提出不同解法并进行比较,又要指出这种错误解题过程中的合理成分,使产生这种错误的学生在实事求是的激励性下接受帮助;让学生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评错、订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解决错误,避免错误呢?
基于上面常见错误原因分析,我认为:
第一、从严从细培养学生的学习、解题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育,就是良好习惯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从学生开始学习起,就严格要求、具体规范学生的基本习惯;在讲课时做好示范,明确解题格式和必要过程。
2 / 4
第二、耐心细致而有预见性的讲授新知。新授课时,老
师要能准确引导学生认识新知,逐步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特殊情况和公式、定理等的适用范围与条件。讲授新知识之前,老师要能预测到学生学习该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讲解时特别指出和强调,并设置一定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辨析、理解,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
第三、开发典型例题的专题练习和变式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找出某错题所有相关的同类题,并针对同类习题进行重点练习、解决。指导学生把做过的试题进行归纳,形成题组提炼出数学本质,掌握它的思想和方法。只有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重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纠正错误后,没有及时地补救性强化训练。通过同类题的练习,可以巩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彻底纠正错误的效果。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动点问题、存在性问题、归纳类比思想的应用等类型的题目极其热门。然而,这些题目学生并不能轻松作答,或者经过反复练习后有一定的解题思路,但考虑问题不完整或不全面。为了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相关专项训练。比如,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已知两边长求第三边的简单问题入手,提醒学生注意腰与底边的不确定性;接着在方格纸中研究简单的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并总结出分类的条件和标准;最后再过渡到综合性的题目中去分析。这
样让学生经历整个思路的形成过程,合适的铺垫和自然的过渡降低了学生理解与掌握的难度。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相类似的是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都要分三种情况讨论,前者依边分类,后者依哪个角是直角进行分类。所以又可以把这两类题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综合,寻找解题思路中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改进我们的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减少出错的频率;同时,培养学生及时主动检验自己的学习过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我检查,总结归纳错误的原因,这样既能有效控制一些低级错误,更能培养学生自
3 / 4
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分析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减少错误,订正错误,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权.如何避免数学解题的策略性错误.中学数学参考,2012,17 [2]徐振宇.错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文化博览,2013,2 [3]成墨初.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中国妇女出版社, 4 / 4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