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摘要/海上画派】活跃于清代末年的上海。主要人物有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吴友如、钱慧安等。该画派善于借鉴外来艺术,其作品多为雅俗共赏之作。
32、【摘要/岭南画派】辛亥革命前后创立于广东地区的新兴中国画流派。岭南画派肇始于居巢、居廉二人,完善于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人。该派在中山在世时称广东这一兴起的新画派有“新时代美性及革命精神”。高剑父的《雨景图》等为著名画作。岭南派的再传人为关山月、黄幻吾等人。
33、【摘要/传统派】又可分为晋唐宋元的传统派和明清的写意传统派。两种风格前者(晋唐宋元)以吴湖帆、谢稚柳、于非暗(亦称于非厂)、陆俨少、溥儒为代表,后者(明清的写意传统派)以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唐云、程十发为代表。
34、【中西融合派】中西融合派冂可以分为写实派和现代派两种风格,前者(写实派)以徐悲鸿为代表。后者(现代派)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 20世纪90年代则为“抽象水墨”、“现代水墨”,又以陈逸飞、吴冠中等人为代表。中西融合派则专注于“人以艺传”的美术家身份。
35、【摘要/师法自然派】师法自然”。李可染为代表。
36、【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画坛又兴起了两个画家群体,一个是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画派”,另一个是以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
江苏画派古人用以表现石头的“皴法”,发展为独特的变化多姿的“抱石皴”; 长安画派赵望云为代表,他是一个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朴素画家,他也的画注重生活气息,石鲁的画曾被认为“怪、黑、乱”,《转战南北》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巨幅作品。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
37、【简答】如何评价中国绘画:
(1)评价绘画的基本功;(2)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 (3)评价画家的档次
38、【摘要】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应该具备独特人格精神、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三个要素。
39、【摘要】评价了绘画的基本功和画面语言后,还应评价画家的人品、学识、才情和思想。绘画有“助教化、成人伦”的功效,欣赏绘画和崇尚画家学识人品是一个道理。因此,画家的档次决定其品的价值。
40、【简答】如何欣赏中国绘画?
(1)欣赏中国绘画的气韵;(最早提出“气韵”的是南齐的谢赫,气韵生动)
(2)欣赏中国绘画的意境;(从中国绘画意境上说,亦可一分为三:④庙堂之画,有富贵气,如晋唐的宗教和宋代的宫廷画,给人一种堂皇的气象,②山林之画,有高逸气,③江湖市井之画,有穷酸媚俗气) (3)欣赏中国绘画的笔墨;(齐白石主张“粗阔笔墨之画,旨在传神,纤细笔墨之画,意在形似”)
(4)欣赏中国绘画的画法;(即正规画法、写意画法、商品画法。齐白石认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认为“不似之似方为真似”)
(5)欣赏诗、书、画、印;(吴昌硕就是以书入画的高手,所以其画具有金石味;所以章有名章、闲章、引首章之别。中国画家追求诗、书、画、印四绝,这方面的名家高手有吴昌硕、齐白石等人。
(6)欣赏中国绘画的留虚空白;(留虚空白”体现了中国画论中的“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的观点。计白当黑是中国绘画构图系中的一个重要技法,具有“虚实相生”的效果。留虚空白是画家的一种绘画语言,尤其水墨画,妙在笔墨之外,贵能“虚中取实\,得“象外之趣”。)
41、中国古代绘画的名品杰作
西汉《软侯墓主生活图》。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幅帛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虎头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伸臂布指”一样,表现了早期绘画的特点。 隋-展子虔(传)《游春图卷》,
唐-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卷》画了从汉昭帝刘弗陵至隋炀帝杨广共13位皇帝,形象神态,刻画尽致;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唐代,王维(传)《雪溪图》
唐代,周防(传)《簪花仕女图卷》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宋代,赵佶《听琴图轴》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五)中西绘画的比较
42、【摘要】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给画称为东方绘事,其中以中国绘 画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绘画为西方绘画。西方绘画,主要是指西方油画。西方油画产生于15世纪前后,“印象派”绘画越发展越接近中国画。在又分为古典油画、近代油画和现代画三个阶段。
43、【简答】中西绘画的比较?
1.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2.写意与写;实3.“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4.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5.光影与透视;6.构图;7.诗、书、画、印与签名;8.绘画形式与题材;9.笔墨美学;10.留有余地与完美无缺;
44、【中国绘画是散点透视】 讲究“以形得神”。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即究“写形象真”。
45、【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中国绘画是用尖锥毛笔通过“平、留、圆、重、变”等笔法筑成:点线结构“。中国绘画笔法有工笔与写意两种。工笔是勾线填色,意笔是直写抒写;西方绘画是用扁平的“刷子”结构成一种“块面组合”形式。表现特象“质量感”和体积感”。
46、【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近看鬼打架,远看一张画”
47、【光影与透视】 中国绘画由于无法表现“块面”的“光影”和“透视”效果,西方绘画善立体感、轮廓、深度和空间,追求“环境”和“透视”效果。西方人重分析,中国人重综合。
48、【构图】中国绘画留出空白,中国人“凡事留有余地”的人生哲学观。西方绘画在画面上全部绘图着色,用体现了西方人追求凡事恰到好处的审美观念。
49、【诗、书、画、印与签名】中国绘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印画同辉。 西方绘画完成后,画家仅在画面一角签名和注明日期。
50、【绘画形式与题材】中国绘画形式丰富多样,西方绘画形式多为镜框式; 51、【笔墨美学】笔墨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西方油画运用“块面结合”的技法;
52、【留有余地与完美无缺】中国传统绘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景为灵魂。画家西方油画是以建筑空间为间架,以雕塑人体为对象。
53、【摘要】概括而言,在绘画艺术上西方人重理,中国人重情。西方画求真,中国画写意。西方绘画受科学精神的支配或影响,中国绘画则受到诗的浸染和滋养。因为重理,西方画里的自然是冷静观摩的再造;因为重情,中国画里的自然是悠然静观的印象。
第六节、中西绘画差异的文化根源
1、【简答】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①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差异;(中国人的“一元论”,西方人“二元论”) ②农耕文化与海岛文化的差异; ③“唯心”与“唯物”的差异
2、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说到底就是文化的差异。
3、【农耕文化与海岛文化的差异】中国哲学思想上“中庸”和“和睦”。体现了“崇尚自然”和“自我保护”的民族心态。欧洲的地理特征有明显的海岛地域特征。西方民族具有开放性、攻击性和侵略性。西方绘画所表现的哲学思想是以“我”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强调了“主动出击”和暴露张扬”的民族心态。
4、【“唯心“与”唯物“的差异】中国绘画以唯心主义思想为主。画西方绘画以唯物主义思想为主;东方文化的心理结构图像符号是太极图,而西方文化的心理结构图像符号是十字架。
专题2 宗教文化
专题二 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文化概述
第一节:中国宗教文化概述
1、【摘要】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2、【摘要】两汉之际佛教才传入,东汉末道教才产生,唐代西方的景教、袄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原,原来基督教数度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各种宗教的产生和外来宗教的传入。 第二节、中国的佛教
(一)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1、【摘要】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2、【摘要/汉地佛教】汉地佛教是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人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佛教传入我国汉地的年代,学术界以及佛教界一般以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3、【摘要/佛教转入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奠定佛教思想传播的基础阶段。因这一阶段主要以译经为主,故又称为“译经阶段”。东汉之后,来自西域的高僧中翻译家众多,其中以号称“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为最。 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建立了自己的使戒制度,从此出家人不再只是‘剃发”、“染衣”,而且也都能“受具”(受了‘具足戒”,方能成为正式的合格僧人)了。有了正式的中国僧人,这才标志着“中国佛教”有了正式的信徒。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规模的石窟寺开始出现,如著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均开凿于此时。在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全方位接受印度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在雕刻手法方面,基本上采用犍陀罗艺术风格,人物形象清瘦秀骨,与隋唐之际的雍容华贵造型截然不同。大石窟的出现与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时所住的石室有密切的关系。
隋唐之际,佛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名僧辈出,创立了佛教八大宗派,并相继传播到海外。这一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佛教的世俗化。同时,宗派佛教的出现,则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这一时期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诞生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禅宗和净土宗。
4、【藏传佛教】佛教最早在西藏传播大约在5世纪,但由于当时的吐蕃各部尚无文字,因此佛教的传播在藏地非常缓慢。7世纪前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王朝的文成公主,并为她们带去的佛像分别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约在779年,吐蕃的第38代赞普赤松德赞请印度密教大师莲花生在山南修建了桑耶寺,这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寺。该寺首次供奉“三宝”(佛、法、僧),成为西藏第一个出家僧团的修习之处。至“热巴巾”(“赤祖德赞”的俗称)赤祖德赞时代,政府推出了“七户养僧”制度,即该制度的推行,为佛教在藏族地区的传播、普及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藏族历史将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统治时代,称为“前弘期”,将他们三人并称为“祖孙三法王”。9世纪中期,朗达玛登上赞普宝座,在藏族史上将朗达玛统治时期称为“毁法时期”。
lOO年之后,佛教再次从安多、康巴地区传入西藏,开始了所称的“后弘期”。“后弘期”时代,代表奴隶主各个势力的宗教派别开始出现,按出现的时间顺序依次是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噶当派(格鲁派)(黄教);
5、【摘要】宁玛派(红教),即宁玛瓦,意为“古旧”,以弘扬旧密法为主,故称旧派,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派。多吉扎寺、敏珠林寺被视为宁冯派的祖庭;
6、【摘要】噶举派(白教),即“教传”之意,这一派传教的方法是师父传授于徒弟,徒弟要心领神会。该派注重密法,不重经典。
7、【摘要】萨迦派(花教),该派寺庙外墙涂着象征文殊、观世音、金刚手三大菩萨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称花教。
8、【摘要】格鲁派(噶当派)(黄教)(该派重视一切佛教经论,对藏传佛教义学影响甚大。由于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以当格鲁派获得发展后,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都变成了格鲁派的寺院,噶当派如今已不再单独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