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点同步解读

1.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

报刊 发展状况 (1)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通俗性报刊受到民众的欢迎。(4)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都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 (1)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 播台”在上海开播,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均由外国人开办。(2)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广播 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电影 (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电影。电影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定军山》(1905年)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1931年)是第一步有声电影;《渔光曲》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电影《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国歌。(3)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4)改革开放后,电影走向一个辉煌时代。 (1)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2)电视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互联网 特 点 作 用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2.分析报刊、影视、互联网的特点、作用及其影响 报纸 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最快捷的渠道。 报纸除了具有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影视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 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的效果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影视互联网 互联网集报纸、广播和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户可以从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加主动、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积极方面:(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 影 响 乐生活。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消极方面:(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核心素养聚焦

1.课前思考: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

2.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E-mail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以“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4.设计一张表格,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

(3)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 (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就能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有限,口语和书籍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发挥着迟缓而重要的作用。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教材选取了报刊、影视和网路这三大媒介,以点代面,从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报刊和电影的历史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是本节课的重点。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历史短暂,但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对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讨论、探究等形式积极引导。

在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传媒手段中,各种媒介都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其各自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思潮,使得社会思潮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在信息爆炸时代,怎样正确而有效地吸收信息,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这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概括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由此导入新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 (1)外国在华办报:(19世纪中期前后)

1)代表:

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②《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 ③《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 ④《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内容:介绍中国、时事述评、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侵略中国喉舌等; (2)国人自办报纸:(19世纪70年代起) 1)代表: ①《昭文新报》(1873年):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这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初为日刊,后改为5日刊,该报是仿照香港、上海的模式办的,内容以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虽然也有一定的读者,但销路还是没能打开,出版不到一年便停刊。

②《循环日报》(1874年):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2)内容:

①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主要报纸:《循环日报》) ②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想;(主要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等)

③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主要报纸:《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主要报纸:《新青年》)

3)作用: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中共领导下报刊的繁荣: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2)建国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②《光明日报》、《文汇报》等综合性报刊: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3)改革开放后:

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

3.报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⑴基本职能:报道新闻、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⑵主要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1)基本线索:

①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③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步电影; ④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2)主要代表:

①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1905年),标志中国电影的诞生 ②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 ③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获奖) ④率先吹响抗战号角的影片:《风云儿女》(1935年)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1)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 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1)原因:(参见教材P74“学思之窗”)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到2000年中国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3.7%。

2)特征:电视作为信息媒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①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②新闻类节目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 ③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可现场直播; ④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具有极大吸引力。 3)表现:

①观众人数增多:到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总人数达到10亿以上。 ②电视品质提高:人们最早使用的黑白小电视,如今已被大屏幕高清晰彩色电视以及液晶电视所取代。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化等等。

③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各电视台在节目上推陈出新,创办了一批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的名牌栏目。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大本营、

4)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③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2.网络的优势:

【合作探究】互联网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而言,都具有哪些优势?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考点同步解读1.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报刊发展状况(1)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3)维新运动中,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ejt0395u6o2vt5lzj67d82u9zjet00ij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