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9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宝山早教中心 黄春红

指导教师:张文珍

内容摘要

课题《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形成了“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课堂教案互动经验,结合亲子指导活动特点,在实践研究中形成了“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多元策略”。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法,其成效体现在:找出了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规律性的关键因素;提炼出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互动策略;提出了合理的操作建议。有利于创设家长与婴幼儿积极、有效、能动的多边互动、多边交流、多边沟通的环境,引发家长建构正确的教养观念、积极的教养态度、适龄的教养行为,激发婴幼儿利用已有生活经验重新建构和能动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指导、亲子指导、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婴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婴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养观念、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以及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轨迹。

积极有效的互动方式,能诱发婴幼儿积极能动的学习行为的产生,促进婴幼儿早期潜能的开发,推动婴幼儿健康、和谐、充实发展。反之,可能会给婴幼儿带来负面影响,阻碍婴幼儿的成长发展曲线。

随着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早期教育已经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的热点。

亲子指导是进行科学育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亲子指导中教师的引导策略与方法,将直接关系到亲子指导的有效性。优化的亲子指导活动是能引发家长和婴幼儿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推进家长教育潜能和婴幼儿早期潜能的开发。亲子指导中,影响家长和婴幼儿的有效互动的因素有很多,然而,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提出课题《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亲子指导中,能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积极因素,推进教师亲子指导能力、家长早期家庭教育能力和婴幼儿早期学习潜能同步发展。

建构主义教案理论认为,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景中

1 / 9

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积极能动构建的结果。

本课题研究中的“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是指在亲子指导活动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家长与婴幼儿积极、有效、能动的多边互动、多边交流、多边沟通的环境,引发家长建构正确的教养观念、积极的教养态度、适龄的教养行为,激发婴幼儿利用已有生活经验重新建构和能动学习的过程。

二.研究目标

<一)概念鉴定

1.亲子指导

指导:指教导;指点引导。

亲子指导:本课题中指以亲子关系为纽带的父母等领养人与婴幼儿一起参与、共同提高的一种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教师为家长和婴幼儿的有效互动搭建适宜支架,促进教师、家长的早期教育潜能和婴幼儿的早期学习潜能同步发展,使早期教育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

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互动:指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较早地阐述互动的概念,以解释物体或系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说明能量守衡定律。

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本课题指在亲子指导活动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家长与婴幼儿积极、有效、能动的多边互动、多边交流、多边沟通的环境,引发家长建构正确的教养观念、积极的教养态度、适龄的教养行为,激发婴幼儿利用已有生活经验重新建构和能动学习的过程,促进婴幼儿月龄特征和个体个性特征的发展完善。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分析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 2.形成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

<三)研究内容

1.通过文献研究和观察研究,分析提炼出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

2.通过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教案实践研究,形成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多元策略。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2 / 9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参加教育机构早教活动的散居婴幼儿40人及他们的领养人,婴幼儿年龄分别为19-24个月。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教案实践法。

1.文献资料法:了解国内外有关互动教案研究成果,梳理有效互动的策略。加强早教机构、家庭、社区共育和对婴幼儿早期发展方面的早教方案的研究,借鉴有效经验。 2.观察研究法:通过观察研究和讨论分析,发现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婴幼儿互动问题表现,并研究分析其内在成因。通过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案例分析,梳理出能引发有效互动的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制定能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施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获取相关信息,调整研究方案。

4.案例研究法:对每次亲子指导活动进行反思、案例剖析,分析实施效果,提炼出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Baumrind大量研究成果说明,不同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互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也影响着孩子的发展轨迹。根据Baumrind的观点,认为教养方式分为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专制一指导型、非专制一指导型、投入型和一般型,教养方式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它是父母对儿童的控制性、反应性和要求性的反映,它包括了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信念和教养行为等。

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提高亲子互动的有效性,促进孩子各种潜能的开发,也有利于良好心理特征的稳定发展。反之,则不利于亲子互动,阻碍孩子的发展。

亲子指导承担着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指导任务,其核心就是帮助领养人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和婴幼儿互动的有效性,促进婴幼儿早期潜能的全面开发。

然而,不同教养方式的形成是由复杂多样的背景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课题研究中要帮助家长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首先研究分析出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在针对性指导中形成有利于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促进家长早期教育潜能和婴幼儿早期学习潜能同步充实发展。

(一) 探索发现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

1. 婴幼儿月龄特点与需求的把握

对婴幼儿月龄特点与需求的把握,是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核心因素。每一位

3 / 9

家长都爱自己的宝宝,在与宝宝互动中,他们每一个行为的发出,原始的出发点都是“爱”宝宝,但只有把握了婴幼儿月龄特点与需求,才会有理性恰当的爱和积极的互动方式,从而促进宝宝健康充实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宝宝的发展。

如19-24个月宝宝处于独立性开始萌芽的阶段,他们有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当家长关注到宝宝月龄特点与需求时,如生活中就会创设宝宝自己剥和吃橘子等的机会,使宝宝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不仅有利于宝宝独立性的培养,激发了宝宝自我服务的愿望,也有利于宝宝自信心、精细动作等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宝宝情绪会很愉快。

反之,家长会觉得宝宝小,自己不会剥,或者会弄脏身体,往往替代宝宝剥和喂宝宝吃,此时,宝宝往往吃得不香,许多是宝宝跑着玩家长追着喂,久而久之,宝宝形成了依赖性,养成了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这样,不仅不利于宝宝生活能力、自信心的培养,也使精细动作缺失了锻炼的机会。 2. 婴幼儿语言交流沟通艺术掌握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概括和调节作用,它是亲子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也是搭建亲子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言语能力是婴幼儿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19-24个月的婴幼儿处于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此时,语言开始爆发,喜欢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意愿 ,从婴儿的咿呀学语逐渐过渡到掌握比较丰富的词汇,能说几个字的简单句<双词句)。这其中家长如果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掌握了婴幼儿语言交流沟通艺术,就获得了提高亲子互动有效性的金钥匙,彼此间沟通会很畅通愉快,这样,对宝宝良好个性的形成,社会社交、语言、认知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家长如果听不懂宝宝在说什么,因此忽略宝宝语言,对宝宝的表达不能做出及时积极回应,同时又不善于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宝宝沟通,也不善于提些启发性的问题,许多案例发现,这样的宝宝语言、认知发展的速度就会慢,也容易出现脾气急躁、任性等行为偏差。 3. 家长多元角色确立与合理转换

家长多元角色确立与合理转换是提高亲子互动有效性的秘诀。在与宝宝互动中,家长只有合理转化好观察者、引导者、情感鼓励支持者、玩伴、合作者等多元角色时,才能提高亲子互动的有效性。它有利于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因时因地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阻碍婴幼儿的发展。

【情景一】乐乐指着酸奶,还未开口,妈妈已经把酸奶端到跟前,说:“宝宝,妈妈给你吃酸奶”然后妈妈帮宝宝端好凳子,打开酸奶盖,用调羹一口口舀给宝宝吃。

【情景二】妮妮指着酸奶,妈妈问:“宝宝,你想跟妈妈说什么呀?”妈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宝宝,宝宝说:“酸奶”。妈妈又问:“妮妮要酸奶做什么呀?”“吃”“哦,谁吃酸奶呀?”“妮妮吃”妈妈拍着手说“真棒!”“妮妮吃什么呀?”“妮妮吃酸奶。”“好的。”然后,妈妈鼓励宝宝自己打开包,拿出酸奶和调羹,激励宝宝自己打开酸奶,宝宝想着法子打开,当宝宝打不开着急的时候,妈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吧!”然后“哎哟,用力拉呀!打开啦!妮妮力气真大呀!”此时,宝宝特别兴奋,露出了成功的微

4 / 9

笑。她拿起小调羹,一口口自己舀着吃,吃得特香,妈妈夸张地说:“好香呀,真好吃呀,什么味道的呀?给妈妈也吃一口好吗?”宝宝舀给妈妈吃了一口”妈妈亲了亲宝宝,说“谢谢!”……

同样的生活情境,家长不同的互动方式,宝宝获得的体验是不同的,家长如果善于确立多元角色与合理转换,那么在同一活动中宝宝会获得更充实的发展。 4. 家长自身多样特点和性格特征

家长文化水平、职业特点、年龄结构、经济收入等多样特点和性格特征都是影响亲子互动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一般来说,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掌握的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就越多,而且她们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愿望更强烈。同时,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高,她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也相应的比较高。

教师职业的家长与宝宝互动时,比较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关注宝宝的发展,比较善于挖掘到现象背后的隐性教育的作用。

父辈领养人年纪轻比较有活力,与婴幼儿互动时比较有激情。祖辈领养人比较沉稳,生活上照顾会比较细致。

在《上海市城区0至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现状与需求调查》中显示,带养婴幼儿者的本身状况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同:

1)带养者对象不同:目前由家庭自己带养婴幼儿的仍占64.6%之多,其中祖辈参与带养的婴幼儿家庭达到84.6%,由保姆带养的人次逐渐增加。

2)带养者的经济条件不同:能主动报名接受早教服务的对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高阶层的家庭,是具有高学历、高文化层次、高收入的父母。他们有着教养孩子的自觉意识和独立的观点,且不吝投入可观的、甚至是很高的费用,以期使自己的宝宝能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得到早期关心与良好发展。

由此可见,早教指导服务已经由“共性需要”转向“个性需求”;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说教式”进展到“交往式”;由“监护式养育”变为“发展式养育”。例如:经常会有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宝宝在活动中的表征行为提出颇具个性化的问题;有的家长依据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了解,主动向教师提供关于宝宝的信息,探讨教育策略,希望获取对自己孩子个体发展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求提高亲子互动的有效性。

家长的性格是影响亲子互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家长的性格分为开朗、内向、抑郁等,不同性格的家长与宝宝互动的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如性格开朗的家长往往和宝宝互动比较积极主动,思维比较活跃,宝宝因此性格比较开朗,情绪比较愉快,比较乐意亲近人;性格内向的家长往往和宝宝互动比较被动迟钝,思维比较单一,宝宝的性格因此也比较内向,比较胆小怯生,情绪容易出现不快乐,不喜欢亲近人。性格抑郁的家长往往情绪低落、悲观、脾气容易暴躁等,这种种特点会影响亲子互动的质量,这些家长积极话语、提问、解释、建议更少 ,容易忽视宝宝的需求,容易采用控制的手段,对宝宝的暗示较少

5 / 9

9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

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宝山早教中心黄春红指导教师:张文珍内容摘要课题《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提高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实践》,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形成了“19-24个月亲子指导中影响家长和婴幼儿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课堂教案互动经验,结合亲子指导活动特点,在实践研究中形成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alt3n4l74n7xz5eecp3x5if1klf700ay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