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茶禅一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论“茶禅一味”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及“和敬清寂”茶道四谛的形成 欧阳勋 段肇红 --2016世界禅茶大会论文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交流始于隋唐时代。

公元607年遣隋使小野妹子持日本国书拜见隋炀帝,中日两国首开国交。隋文帝开皇年间,茶叶开始向日本输出。

据可靠文字记载,最早把中国茶文化带回日本并广为传播的是最澄和尚。804年7月最澄和尚随遣唐使从日本佐贺出海,经50多天的海上颠簸抵达宁波。最澄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和尚学习天台教义。后来,天台山佛陇寺的行满座主巡锡来到修禅寺,看到最澄慧根非同寻常,便将其带至佛陇寺,亲自传授牛头禅法及天台教籍82卷。行满大和尚在任座主之前曾是佛陇寺属下的智者塔院的“茶头”,有丰富的茶学知识和茶事实践经验,他不仅传给了最澄佛法,也传授了茶文化知识。805年春,最澄辞别天台山,随遣唐使船队回日本。最澄回日本后,开创了日本天台宗。最澄不仅带回了中国茶种,在日本种活了第一批茶树,而且以日本天台宗创始人的影响力,大力传播从中国学到的茶文化。

与最澄同年从唐朝回到日本的还有两位高僧:空海和尚和永忠和尚。三位高僧从我国带回茶种茶文化后,在嵯峨天皇的大力支持和身体力行下,日本上层社会饮茶成为时尚,因当时处弘仁年间,所以史称弘仁茶风。

晚唐、五代、北宋期间,日本商船来华几乎是零。这一时期,日本饮茶处于衰微或停滞的状态。

我国南宋时,中国禅学进入昌盛时期。禅学主张“不立文字,立即成佛”,重视坐禅、作务等实践性的修行。这一时期包括了由新兴武士阶层源氏家族掌握的整个镰仓时代。源氏政权积极地引进中国禅学,其实力派首领北条时赖等都归依禅门,并把禅学作为武士阶层的思想支柱和必修课。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茶人是荣西,被称为日本的茶祖。荣西生于1141年,多次来华,接触到蓬勃发展的南禅宗,回日本后仍潜心钻研禅宗。回国后的荣西成为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荣西在1214年完成他的著述《吃茶养生记》,被称作“日本的《茶经》”,《吃茶养生记》推广南宋新茶法,一度衰退了的日本饮茶走上了复兴之路。

13世纪初,隶属禅宗之临济宗的径山寺名震江南。径山寺遵循临济禅“不应文字,教外别传”的教法,倡导“公案禅”,强调“顿悟”励行“棒喝分明”的参禅

方法。这些都恰合当时刚处于统治地位的日本武士阶层的需要,掌握了镰仓幕府实权的北条氏十分仰慕径山寺,不断派日僧到径山求取禅理。在众多的访径山日僧中,对茶文化的传播起到最大作用的当数圆尔辨圆。圆尔辨圆于1237年起,在径山寺第三十四代十方住持无准师范处修习禅宗临济杨岐派的禅法,历时五年得受印可。在径山的五年里,圆尔辨圆全身心地吸收领会中国禅法,除此之外,他对径山寺独特的禅院生活文化不遗余力的去观察学习。他不仅样样都学,而且样样学有成效,而其中最有成效的恐怕是茶。圆尔辨圆在径山寺不仅学习了种茶、制茶,他更细心观察体验了径山寺的茶礼。当时中国的禅院里都施行一套有严格法式的茶礼。圆尔辨圆从径山回国时带去《禅院清规》一册,以此为蓝本,结合日本的实际,制定了《东福寺清规》,其中就有仿效径山茶宴仪式的茶礼,此茶礼至今在日本东福寺得以遵守。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在1404年至1523年,明朝与日本足利幕府之间有过百余年的朝贡贸易,明政府所赐唐物完全控制在足利幕府手中。对这一唐物宝藏的鉴赏、应用孕育了日本茶道的前身——书院茶道。村田珠光(1423一1502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被拜为日本茶道之开山。珠光因精通唐物而扬名。珠光曾在名盛一时的一休宗纯处参禅,并从一休处得到一份珍贵的宝物——圆悟克勤所书的“禅茶一味”墨迹。“禅茶一味”始于善会,成于圆悟克勤,经两位禅师的悟道,参出了茶禅一味的新境界。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湖南省常德市的石门县的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唐咸通11年,公元870年,朝廷派高僧善会和尚来此开山建寺,善会和尚在夹山寺,聚二百众,首倡茶禅境味之说,千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道出了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机缘之境,为夹山“茶禅一味”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以理念上发扬茶禅文化的,则是圆悟克勤。圆悟克勤于成都从圆明禅师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处修行,蒙五祖印证嗣其法,成为一代宗师,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入住夹山灵泉禅院。在此期间,他潜心研习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品味茶之妙,终有所悟,挥笔写下了“茶禅一味”四个字。一休大师将“茶禅一味”墨迹传至村田珠光。圆悟克勤的墨迹成了茶与禅结合的最初的标志,成为了茶道界最高的宝物??人们走进茶室时,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表示对圆悟的敬意。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禅茶一味的道路,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的开山祖,珠光悟道后试图按照禅宗的思想,参照禅寺简单朴实、沉稳寂静的饮茶方式制定“茶法”。 村田珠光去世后,发扬光大其理想,完成“草庵茶道”创建工作的是武野绍鸥。武野绍鸥精通连歌,并以歌道理论的基础,开创出一派新的茶道,他选用了藤原定家的一首和歌来说明茶道的艺术境界:

望不见春花,望不见红叶。 海滨小茅屋,笼罩在秋暮。

武野绍鸥将日本生活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反过来他又使得经茶道提炼出来的高雅的生活文化艺术还原到了一般生活当中去。

促使日本草庵茶道全面形成,并使之成为日本文化之代表的壮举,是绍鸥的大弟子——千利休完成的。千利休生于1522年,卒于1592年,享年70岁。其父是堺市屈指可数的富豪,千利休异常聪慧,少年时拜北向道陈为师学习书院茶,17岁拜绍鸥为师学习了草庵茶,并曾跟随大德寺和尚大林宗套、笑吟宗诉参禅,24岁获得“宗易”道号。在千利休生活的时代,茶道是日本武士的必修课,对于提着脑袋南征北战,不知自己将在何日命丧何方的武士而言,宁静的茶室是可以慰藉心灵的最好道场。在武士们的推崇下,日本茶道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千利休顺应时代的要求,集日本茶道之大成,被尊为茶圣。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可归纳为三方面:第一,茶道的精神追求是摆脱物质因素的束缚。千利休在《南方录》的卷头说,“草庵茶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家也不漏雨,饭也不饿肚为足。此佛之教诲,茶道之本意”。第二,茶道的秘诀是还原淡泊寻常生活的本来面目。他在《南方录》中写道:“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千利休的弟子问什么是茶道的秘诀时,他回答:“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暖和,炭要放得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 千利休的茶道美学境界,是积极的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它也援引一首和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莫等春风来,莫等春花开。 雪底有春草,携君山里找。

千利休70岁剖腹自杀时,日本茶道已完全成熟,后来千利休的法统由他的弟子和后人代代相传,并形成了由千利休的三个曾孙传承的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大流派。这三大流派至今还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茶道流派。 千利休还提出了以“和、敬、清、寂”茶道四谛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

与圆尔辨圆同时期的日本僧人南浦绍明(1235~1308年),25岁时入宋,参禅于径山寺住持虚堂智愚,在华八年。1267年,南浦绍明辞别径山时带回来的七部茶典和一套点茶用具。据日本学者西部文净先生考证,在南浦绍明带回的七部茶典中,有一部刘元甫制述的《茶堂清规》。其中的《茶道轨章》和《四谛文章》两部分被后世抄

茶禅一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试论“茶禅一味”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及“和敬清寂”茶道四谛的形成欧阳勋段肇红--2016世界禅茶大会论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交流始于隋唐时代。公元607年遣隋使小野妹子持日本国书拜见隋炀帝,中日两国首开国交。隋文帝开皇年间,茶叶开始向日本输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8gf9z8id797940l88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