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甘肃城镇化发展规划-“十五”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甘肃城镇化发展规划-“十五”

甘肃城镇化发展规划

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能够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城镇化既是城镇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多、城镇体系完善的过程,也是城镇经济不断增长、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吸纳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实施城镇化战略,一方面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城镇产业、优化城镇经济结构,为人口向城镇集中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我省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滞后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综合经济效益,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增长动力;有利于拓展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调整城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聚效应,增强全省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资源、生态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十五”时期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本规划是《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也是对全省城镇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的重要依据。本规划所称城镇,是指城市和小城镇,包括设市城市、县城、县以下建制镇。本规划的期限为2001~2005年,并展望到2010年。

一、 城镇化现状与评价

(一)城镇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全省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以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力、机械电子、轻纺医药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先后建成了兰州、天水、金昌、白银、嘉峪关等重要城市,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999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476元。

随着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省城镇化进程在经历波折后开始稳步发展。到1999年底,全省已有14个设市城市、228个建制镇,初步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天水、白银为次中心,沿西陇海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和主要河流分布的城镇体系基本骨架。全省城镇人口达到612万人,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到24.07%,比1978年的14.41%提高了9.66个百分点,年

均提高0.46个百分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家对设市建镇有关政策的调整,城镇化水平提高幅度有所减缓,1990年到1999年间,我省城镇化水平年均仅增加0.23个百分点,但城镇化的质量有所提高,城镇供水、道路、供气、供热、绿化、污水处理、环境卫生、住宅建设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明显改善,城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1999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科研力量的90%以上和高等教育的100%都集中在城市。小城镇同样也是农村地区的地域性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中心,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城镇化现状评价

目前我省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数量、结构和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1999年,全国城镇化水平为30.9%,我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工业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高达21个百分点;我省城市数量少,城市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个城市,不及全国平均密度(0.7)的一半;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1999年我省设市城市(不含市辖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9.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5.9%,分别低于全国水平11和2个百分点;白银、金昌、嘉峪关及玉门等工矿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大中型企业与地方经济之间的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缺少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等城市较少,小城镇发展也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条件差、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仍很严重;对外开放不够,城市发展中利用外资和民间投资的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城镇特别是小城镇土地利用粗放,城镇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伴随着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愈来愈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进入城镇,劳动力转移的持续需求将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投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将出台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东中部优势经济要素和外资、保险、证券、基金、投资银行等进入西部特别是西部的中心城市,城市经济的先导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将有力地促进我省的城镇化进程。

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干旱少水、地形复杂,多数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区,城市扩展的用地条件不佳;我省一些矿产资源型城市赖以成长的煤、铜、镍、石油、铁等矿藏,面临资源贫化或后备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甘肃省城镇化战略,既要发挥有利条件、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又要考虑限制因素、走切合甘肃实际的、积极而稳妥的城镇化道路。

二、“十五”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结合我省城镇化现状和条件,确定我省城镇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社会化良性互动,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城镇体系,强化大城市功能,努力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发展小城镇,形成以点带面、以线连点、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城镇体系。加快创新步伐,培育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提高城镇建设与经营水平。城镇化的推进要与调整经济结构,保护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教科文卫、社区服务与旅游事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

(二)城镇化战略目标

“十五”期间,全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强经济实力,加快地改市、县改市和乡改镇的步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职能得到增强;第二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流通、科技开发等服务功能明显加强,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交流增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更加健全,吸纳资金、技术、人才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城镇经济在全省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消化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90万人;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2005年达到30%,2010年力争达到35%~38%。

全省城镇布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1)积极发展县城,加快发展100个左右的县以下小城镇。(2)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十五”期间,新增4个县级市,使全省设市城市由目前14个增加到18个;5个地区实现地改市,使全省地级市由目前5个增加到10个,中等城市由2个增加到5个。到2010年,再增加6个县级市,有2个小城市达到或接近中等城市规模,天水市由中等城市进入大城市行列,全省设市城市达到24个左右。(3)调整提高兰州市城市功能,构建兰州城市圈。(4)空间布局上,“十五”及到2010年期间,形成一轴、一圈、四片的城镇布局。

三、“十五”城镇化的战略任务

(一)完善省域城镇布局

1. 提升兰州市城市地位,优化城市结构

兰州市属特大城市,是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城市,也是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特别是兰州—西宁、兰州—银川的高速公路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兰

州市在西北地区的中心地位和影响。在加快兰州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兰州市在西北地区交通通讯和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西安、乌鲁木齐、银川、西宁等周边省会城市的交通、信息和经济社会联系,逐步形成以兰州为核心节点的西北大城市协作网络。

优化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要根据发展基础、条件和宏观环境,科学确定兰州市城市经济职能,从市区、市域、城市圈等不同地域层次,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扩大中心市对近邻城镇的带动和空间关联能力。积极发展中川、榆中、海石湾等卫星城镇,适应城市扩张要求,调整大城市地区空间结构。促进白银、定西、临洮、临夏、永登等外围城镇的发展,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空间联系快捷的大城市圈。根据城市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处理好城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镇)、外围城市(镇)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交流关系,实现兰州市和兰州城市圈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大力发展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绝大多数是我省地区级或跨地区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在省域城镇体系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联动全局的关键作用,要以完善功能,夯实基础,壮大规模,增强辐射力为方向,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将改变我省城镇体系中缺乏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较少的不合理结构,实现经济要素在各级城镇间顺畅、高效的传递和扩散,有力地推动省域城镇体系和区域社会经济健康、全面发展。天水、白银等中等城市要积极向大城市发展,条件较好的小城市要较快发展为中等城市。在“十五”期间,完成平凉、庆阳、武威、张掖、酒泉5个地区的地改市工作,平凉、武威、张掖3市进入或接近中等城市规模。到2010年,天水市进入大城市,白银市接近大城市规模,使酒泉市、临夏市接近或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3. 加快发展县城

县域中心城镇—县城,是联结城市和广大乡村地区的纽带,是带动县域经济和地方发展的依托。积极发展县城,可为我省城市成长提供持久的基础动力,可以提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集中程度,形成经济的集聚和规模效益。“十五”期间,计划新增定西、陇西、武都、成县4个县级市;到2010年,再增加临洮、永登、秦安、永靖、甘谷、安西6个县级市。

4. 积极发展县以下重点小城镇

县以下小城镇的发展,要在扩大重点小城镇的人口和经济集聚规模、提高建设和管理质量上加大力度;要在搞好现有省部级试点小城镇的基础上,按照择优扶强和动态管理的原则,确定100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重点小城镇进行重点建设,使每个重点小城镇发展成为万人以上规模,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特色鲜明,交通便利,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农

甘肃城镇化发展规划-“十五”

甘肃城镇化发展规划-“十五”甘肃城镇化发展规划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能够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城镇化既是城镇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多、城镇体系完善的过程,也是城镇经济不断增长、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吸纳能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2rs856460fvam2gyzr6h1tx45d76007n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