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沉淀与澄清
(Sedimentation, or settling and Clarification)
第1节 沉淀原理与分类
一、原理
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 比重<1,上浮
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普遍,主要用于去除100um以上的颗粒 给水处置――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置――沉砂池(去除无机物) 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 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
二、分类
自由沉淀:离散颗粒、在沉淀进程中沉速不变 (沉砂池、初沉池前期)
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进程中沉速增加
(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 拥堵沉淀:颗粒浓度大,彼其间发生干扰,分层
(高浊水、二沉池、污泥浓缩池)
紧缩沉淀:颗粒间彼此挤压,基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取得浓缩。
第2节 自由沉淀(discrete particle settling)
一、颗粒沉速公式(Stokes’ law)
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
所受到的重力为F1= 1/6 ? d3 (?p - ?l ) g 所受到的水的阻力F2=CD ?l u2/2 ? d2/4
CD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 平衡时:F1=F2
可取得沉速(terminal velocity)计算公式(对球形颗粒):
对于非球形颗粒:
4g?p??lu?d
3CD??l
?:形状系数
CD与Re有关。 Re<1, CD= 24/Re
u?4g?p??ld3CD?l 1?p??lu?gd2 18? ?:水的动力粘度,Pa s
该公式难以反映实际,因为实际中颗粒大小不一,不是球形。 但能够了解u的影响因素。
另外,一般d难以测定,在层流区,颗粒过小。能够通过测定u,算出d(注意是名义上的)。
二、颗粒沉淀实验
h
t=0 t=ti
1. 在ti时,从底部取样,测定Ci 2. 计算
ti? ui = h/ti Ci ? pi = Ci/C0
pi:沉速小于ui的颗粒占全数颗粒的比重 3. p-u 曲线(颗粒粒度散布曲线) p u=h/t
4.颗粒去除率
在t0 时, u?u0 的颗粒全数去除 u p0P?(1?p0)?1/u0?uidpi0通过实验可绘制以下曲线: E-t 曲线 E-u曲线(与水深无关) 中部取样法: P= (C0-C)/C0 *100% 三、理想沉淀池 假设: 1. 颗粒为自由沉淀 2. 水流水平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 3. 颗粒到底就被去除。 水平流速v=Q/(h0 B) B: 池宽 考察极点,流线III: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为u0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 u?u0的颗粒能够全数去除 u q=Q/A =u0 表面负荷或溢流率 对于颗粒沉速小于u0的颗粒来讲,去除率为 E=ui/u0 = ui/(Q/A) 由上式可知,颗粒在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如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