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③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④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⑤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⑥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城市绿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班级:07城规
姓名:梁博 学号:200707210
摘要: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由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和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组成。通过两个
指标体系的组合搭配,确定城市绿地建设的最低标准和相关设计要素,为城市绿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关键字:城市绿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园林生态
1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要背景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 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 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 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 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 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 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 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
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
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 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 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 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 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 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 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 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 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
2.2.1 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
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
空气中的硫酸盐浓度和植物体内的硫酸盐浓度密切相关。自此以来,绿化 植物的生态机理,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到20世纪末,已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CO2及有毒气体、释放O2、抗污滞尘、杀菌和减低环境噪音等方 面取得了—批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里,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植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功能、植物生态效应的生理机制等发展到定量研究这种作用和绿 地定额的关系,尤其在研究植物对城市污染的净化能力方面,基本弄清了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的积累途径,以及部分有毒物质降解或转移的生化机制。
2.2.2 城市廊道效应
城市廊道(urban 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愈来愈受到重视。杜奈 (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的评价上,尤 其是以植物为材料的绿色廊道(Green 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多学者针对大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出城市交错带概念、扩散与反波效应以及 廊道效应。杰夫(1995)等人以美国俄亥俄州为例,研究城市不同类型廊道的效应,证明自然廊道决定着城市景观结构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尤为可喜的是, 自然廊道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肯定,并就城市廊道的生态评价方法做了积极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景观生态规划师开始探索城市自然廊道的 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在理论和方法上多有建树。
2.2.3 园林绿地结构与格局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从园林绿地格 局入手,研究城市绿地对周围气候的生态响应,是景观生态学加盟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和尺度相结合的 原理与方法,分析城市绿地景观的时空格局,把城市绿生态学研究由定性化向定量化大大推进了一步。如绿地景观的时空格局对物种、种群分布以及物质和营养的水 平流动过程的影响,都有一些定量化的研究成果问世。同时,这些方法也部分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格局生态效应的分析上。如城市绿地广场和天空可视因子 (Skv View—Factor},对城市温度格局(如热岛效应)的影响,都不断有成果报道。值得称赞的是戈登(2000)所做的极富意义的工作,该研 究通过对美国哥伦里郊区10个居民院落(其中5个位于绿化密集区,其余5个位于住宅密集区)温度等气候因子,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定点观测,证明了城市绿地斑 块对城市气候的改善确有明显的作用。
2.3我国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园林学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优势学科,但 长期以来,我国园林学界多倾向于对园林美学的研究和实践,而很少把精力放在园林的生态效应等理论问题上。尤其在自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绿 地的结构、格局和生态功能等方面,更显得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学者纷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首先在城市不同类型绿化植物和绿地的生态效应上,做了大量 的试验,印证了城市绿地对城市的温度、湿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自新等人,对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面对我国城市空气污染 的严峻现实,许多学者着重在绿化植物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杀菌效应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筛选出了一批抗污染乡土绿化植物。
针对我 国城市潜在绿地面积普遍不足的现状,许多学者就发展城郊环城绿地,以及将城郊绿地效应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入市中心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配 合国家城市建设标准的实施,不少学者开展了城市绿地评价体系的研究。其中绿化三维量和以此为基础的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不少学者和城 市决策者的关注。生长绿当量(Green Equivalent)概念的提出为确定不同城市的绿地定额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方法:城市绿地景观的水平格局 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亦有报道。
3 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的内容
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由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和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组成。通过两个指标体系的组合搭配,确定城市绿地建设的最低标准和相关设计要素,为城市绿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3.1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
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指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达到的最低绿地建设标准,它在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该规定性指标体系由绿地率体现。对于城市用地中每一地块 来讲,其绿地率为该地块中用于绿化的面积与该地块面积之比。由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也规定了各地块的绿地率指标,因此在绿地控制性规划中确定绿地率指标 时,应以其为基础,但为贯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图,在某些地块可做适当调整。
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的确定与实施,保证了城市中绿地的最基本面积,为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提供了基本保证。 3.2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
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是指对各类绿地中的植物种植形式、植物观赏特性、绿地中的铺装形式及铺装中绿地所占面积的比例、绿地中的设施内容以及绿地的整体设计风 格等一系列规划设计要素提出引导性要求,达到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建设中能够形成风格协调、设施齐全而又各具特色的各类绿地的目的。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在 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建议性。
植物种植形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地块内其植物种植形式应有所区别。在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中,将植物种植形式分为密林、疏林草地、空旷草地、垂直绿化、立体绿化、花径、缀花7项,根据绿地所在地块的用地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布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植物观赏特性 对于城市中不同性质的用地来讲,其植物的观赏特性应有所不同。在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中,将植物观赏特性分为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芳香5类,供市民在不同的城市地段观赏。
绿地中的铺装形式 绿地中的铺装广场,是人们在绿地中进行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不同用地中人流量的大小与活动的 频繁程度,绿地中的铺装形式可分为园林广场和普通广场两类。园林广场是指其中绿化面积较大的一类广场,主要用于市民相对活动较少的区域;而普通广场则是指 其中绿地面积较少的广场,该类型广场用于市民活动相对频繁地区。
绿地中的设施种类 设施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向市民提供服务的主要手段。根据对各类绿地中设施的调查、归纳,我们将绿地中的设施分为5 大类15小类。即:游戏设施、休息设施、服务管理设施、宣传设施和造景设施。其中,游戏设施又可分为儿童游戏设施和体育娱乐设施两项。休息设施可分为亭廊 花架和坐凳两项;服务管理
设施可分为公共厕所、商亭、管理房、助残设施4项;宣传设施分为指示牌、广告宣传牌、阅报栏3项;造景设施可分为雕塑、水景、石 景、花坛4项。在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中,通过对其绿地内不同类型设施的选用,达到满足市民使用要求的目的。
绿地整体设计风格 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绿地内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应重视绿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指交通与 视线上的沟通,更包括设计风格的和谐统一。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中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一项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城市绿地周边环境的不同,绿地整体设计风格 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类,以便在城市不同区域内,根据绿地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地的设计。 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是对各块绿地设计提出的要求,是绿地系统规划与绿地设计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既要对设计阶段有一定的引导性,又不能由于过分硬性规定而不为绿地设计者留有发挥的余地。
4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我国对城市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近两年已为人们所重视,但还没有相应的国家规定或标准可依。而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则更有一些问题需要 进一步探讨,以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完善,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例如:在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的运用中,如何通过“度”的把握,使所编制的绿地控制性规划既有利 于今后城市绿地的发展,又能够不对绿地规划设计人员的创作产生较大的束缚。又如如何协调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相互 配合,共同促进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方面还会有许多新的问题与见解出现。随着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的广泛运用,它将为今后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