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体制下的办学模式
1.前言
\终身教育\是指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正式提出的,自那以来,\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199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强调,通过\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国家为满足国民不同时期的学习需要,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这一历史使命,传统学校教育体系无法单独承担,举办开放大学便成为实施终身教育制度的主要举措之一。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国家开放大学揭牌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指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在这大形势下,北京、上海、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分别更名为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
2.办学模式的务实性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和实现终身教育的国家,1980年以来,日本的\生涯学习\政策把大学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一环,要求大学向社会开放, 这直接导致了新型大学的建立。作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构,日本的开放大学密切关注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大力发展大众需要的课程,除了有大学正规课程的开放,还重视与区域和企业的官产学合作,使开放大学建设更为务实。同时在学习中心举办各类专题活动,广泛吸纳市民积极参与,为市民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者可以参加各类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如聆听学术讲座、动手实践、直接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等。日本开放教育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服务市民,贡献社会,开放教育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3.办学模式的多样性
无锡广播电视大学于2014年更名为无锡开发大学,这意味着一直以来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的办学模式向\社会教育+职教\的\双重模式\转换。开放大学既然扮演了社会教育的主体这一角色,在决定开放课程时就必须面向民众和区域社会的需要,建立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与公共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3.1 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校开放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希望接受本、专科教育的社会人提升学历,满足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3.2 非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学习者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提高职业水平,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个专业资格,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学校必须开发适用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证书等多元化的非学历课程项目。
3.3 公开讲座。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作用。由学校举办的公开讲座,可免费,也可收费。由于讲座是依托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开设的,因此讲座的内容也将丰富多彩,如语言类(英语、日语等)、人文素养类(历史、文学等)、社会问题类(政治、时事、地方发展等)、IT类(计算机、网络等)、兴趣类(园艺、烹饪等)、艺术类(音乐、绘画等)、运动、养生类等,只要社会需求、民众需求的讲座,都可借助大学公开讲座这个平台进行开设,讲授。
3.4 建立市民学习中心。 在每个社区建立市民学习中心,一方面为终身学习者提供学习所必须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时送到市民身边。另一方面学习中心可以作为老少皆宜的学习与交流、休闲与活动的场所,有助于推动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办学模式的灵活性
开放大学灵活的办学方式是终身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大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支持社会人学习工作两不误,为满足人们终身不断学习的需要提供了方便。如韩国开放大学开发出多种新型的远距离教育媒体,包括卫星电视讲座、按需学习系统、双向视频电视、电子图书等,方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受教育。开放大学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学习者学习内容选择的自由性,开放大学有多样的专业学科、教育层次、专业课程供学习者选择。另外,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课程,合理增删,也充分体现了开放大学办学的灵活性。
5.结语
近年来,开放教育为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兴趣、能力和学习目标的人提供了多样而丰富的学习机会,特别是使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接受了业余高等教育的学习,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学习新的技能,或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实施,是电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大学绝不只是电大简单的\翻牌\,而是远程开放教育浪潮兴起的产物,这个新型的大学,正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