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病防治措施
钢筋工程 ㈠通病特征
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竖向钢筋偏位,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等等。 ㈡防治措施
⑴从钢筋加工开始,根据结构钢筋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⑵在立框架柱、剪力墙模板支撑系统前,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钢筋头或Φ48短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和支点有牢固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作用;
⑶图纸会审和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位移;
⑷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和柱和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和梁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⑸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 处,用不小于Φ12水平钢筋,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方向,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间距和排距,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⑹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⑺在进行竖向钢筋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箍筋位置,使接长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⑻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⑼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如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⑽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模板工程 ㈠通病特征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
困难,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板中部下挠或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等等。 ㈡防治措施
⑴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原则,梁模和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略为缩短; ⑵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⑶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⑷据规定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⑸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和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⑹四周斜撑要牢固;
⑺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⑻ 支顶要符合规定保证项目要求; ⑼板模按规定起拱。 混凝土工程 ㈠通病特征
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或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引起蜂窝,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或振捣不实引起露筋,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或漏涂隔离剂引起麻面,因在钢筋较密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引起孔洞,因施工缝(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引起缝隙及夹渣,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导致墙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