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3)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历史探究、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情境再现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
1、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2、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毛泽东与贺龙、徐向前谈三部古典小说与中国人的关系导入新课。 一、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 1、《诗经》
(1)概况:A、成书时间: B、内容跨时:
C、内容分为三部分: (2)特点:(语言)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内容)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手法)形式灵活,赋比兴;
(3)地位: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儒家经典之一;
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骚体)--诗歌体裁
(1)特点: ①语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 ②内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 ③想象力:奇特;
④句式:灵活,多“兮”字;
(2)代表及作品:屈原《离骚》 二、汉赋------汉代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1、特点: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楚辞+诗经)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及作品: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 三、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 1、背景:(1)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
(2)经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3)文化: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2、代表人物
四、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起源:唐代 (2)宋词兴盛的原因
①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通俗化) ③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3)代表人物
(4)婉约派词与豪放派词的区别 ①婉约派词
特点: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
特点: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2、元曲:
(1)构成:散曲+元曲 (2)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
【合作探究】
诗、词、曲有何区别?
1、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长短句)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五、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2、背景
(1)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科技:印刷术的不断改善 (4)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
3、明清小说的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文学成就大大超过前代
【合作探究】中国古典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趋势:逐渐通俗化、平民化。
六、古代中国文学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变革时代,思想领域是百家争鸣,《诗经》是德行教化文本,《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弘气势的时代。 3、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发展,促使了唐诗的繁荣。
4、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走向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