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使学生爱上化学课
作者:蒋闯闯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年第01期
在传统的课堂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如今,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展开,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使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化学课堂必须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兴趣盎然,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一、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激活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情感.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情感.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流露在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中,并被教师所感知,彼此间情绪交融,相互调适,相互影响.当教师面带微笑踏进教室,学生对老师的感觉自然是和蔼可亲.从而,上课前那种紧张的气氛便会得到缓解.反之,若教师板着一副苦瓜脸进入课堂,整个教室就被笼罩上压抑的氛围,面对着那么“严肃”的老师,学生怎能用放松的心情去接受教育呢?对于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去年笔者接手高一(3)班时,第一次踏进课堂,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挺紧张的,屏住呼吸.看着这种情形,笔者微微一笑,然后说:“同学们好!今后的化学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学生也都微笑着说:“老师好!”,结果那节课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很快的结束了.从此,每次上课笔者总是带着微笑进入教室.久而久之,学生便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自己,于是课堂中他们的兴趣来了,手举起来了,言也敢发了,活跃的气氛自然就产生了. 二、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最主要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笔者选用了《吹气生火》这个趣味实验引入课题:笔者把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放在一薄层脱脂棉上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细长的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一会儿脱脂棉着火燃烧起来.学生目睹这实验过程,心中不由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笔者及时提出几个问题:脱脂棉里包的是什么物质?吹气为何会着火?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这样把学生轻松自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领进新知识的大门.在学习一些难以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笔者运用一些比喻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三、灵活利用教材的图片资料,激活课堂
打开新教材我们惊喜地发现:其中提供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图片素材,它为某一主题的学习提供了相关的资料,给化学教师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图片素材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景,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头图是绚丽的烟花,烟花与金属有什么关系?这样引导,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渴求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来.还有其中许多图片是描述微观理论的,对这些图片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使静态图片转化为动画,让微观粒子“动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理论.例如,在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新教材配有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这几幅图片利用flash软件制作成动画,并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巧妙地将这些动画穿在了一起.首先,提出问题:电子是怎样转移的?然后,动态模拟出钠的最外层转移到氯原子上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反应过程.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些精美的动画画面配以生动的音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轻易攻克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乐于参与,激活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若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常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探究,必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探究“过氧化钠漂白原理”时,笔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有谁能勇敢地上来做这个实验?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其中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在一个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品红溶液,在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粉末,轻轻振荡,观察现象.教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品红溶液由红色褪成无色;这个实验说明Na2O2有漂白性.提出问题:由此同学们一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物质使品红褪色的?过氧化钠漂白的原理是什么?这样很自然引起同学之间的讨论,实验探究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最后师生就共同来探究知识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他们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学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使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