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过程,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传统的学科教育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因而容易忽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变为幼儿的需求有两个重要的策略:1、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内容;2、将教育目标与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要。

四)画龙“点睛”式的作业教学。一些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以一定的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知识系统化教学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益,改善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而学科课程的这些优点,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能发挥:1.区分“两类经验”,明确作业教学的功能和任务。2.精选教学内容,发挥学科教学活动的优势。3.整理幼儿的日常经验,使之系统化。

五)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教学结果的经验化。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使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操作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事物。所以,即使是设计学科教学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宜活动化,以发现学习为主。同时,承认并尊重经验性的,即以表象形式存在的学习结果,不强求能“说出来”。 六)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

程的灵活性。无论计划得多么周密,但学习的主体--幼儿是活的,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不一定都能被我们预先准确地把握住,我们能把握的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进入教学过程以后,即使是教师预先精心设计的活动过程,也可能与幼儿的学习需要、认识水平不相吻合。因此,教学计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学过程也应有灵活性。

第四节区域活动的设计 一、区域活动的定义: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的需要。2.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活动区活动多为小组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问

的相互了解,尤其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材料、情境和活动中承载着教育功能。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三、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将教育意图或目标转化为活动材料和环境,透过创设环境影响幼儿的活动,再通过幼儿的活动达到预期的发展。

四、区域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1.拟定区域的种类

确定区域的种类要考虑的因素:(1).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据此决定活动区的种类。 (2).幼儿人数与活动室面积——据此决定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为5~7人。此外,活动室的结构、经费等,也影响到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

2.选择适当的活动材料 3.思考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和目标

五、确定各区域空间位置要考虑的因素:首先要依据各个活动区的特殊需要在现行的活动室空间内寻找最佳位置。也许每个活动区有1~2个比较理想的地点,但教师在做最后决定时,还要做

((( 整体考虑:

1.动静尽量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2.区域之间有适当的“封闭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产生消极影响。

3.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以避免产生拥挤,碰撞等情况。

4.最好留有一块供集体活动用的场所。 5.避免出现“死角”——教师的视线不能随时看到的地方。

六、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应该注意的问题有:1.安全问题: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该是安全的。2.自理问题;3.心理气氛问题;4.规则问题。 七、教师在过渡阶段介绍活动区时,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做法:1.先介绍,后开放。2.开始最好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区。4.介绍的同时,就给幼儿提供实际练习的机会。

八、自主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区;第二,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显而易见,这两个任务都是以观察和评估为前提的。

1.观察与评估。根据不同的目的,

可将活动区的观察与评估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活动区设置情况的评估,另一类是对于幼儿活动状况的评估。活动区的设置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估:(1)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以了解目前的设置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进行调整;(2)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以此来考虑材料的投放或变换问题;(3)幼儿之间的冲突与环境的关系;(4)事故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重点观察以下几方面:(1)幼儿的兴趣:看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2)活动参与情况:观察幼儿对活动区的选择以及入区活动的表现,从这些观察中可以发现儿童的自主性水平。(3)社会交往水平:幼儿在活动区里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儿童不同的社会性水平、交往能力、性格特征。(4)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完全自然地观察幼儿选择智力操作材料的倾向。(5)遵守规则情况: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九、教师活动指导的一般原则与方法:(1)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要。(2)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幼儿园条件之不足。(3)坚持必要的教学管理。(4)时刻注意安

全。(5)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6)注意发挥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7)注意个别指导。(8)师生互动、亲切融洽、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十、区域活动的性质。据了解,我国目前利用活动区的方法尽管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1.把活动区视为分组教学的场所 2.把活动区活动视为作业教学“延伸”

3.把活动区看作自由游戏场所,看作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儿童提供的一个自由活动环境。我们认为,不要把活动区活动的性质绝对化,更不要把它与游戏、与教学对立起来,也不要强调了一点就不及其余,顾此失彼。对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来说,适当的做法是:

1.勿忘创设活动区的初衷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2.适当地把区域活动的隐性学习与显性学习(主题活动、学科教学活动等)结合或融合起来。这种结合或融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过程,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传统的学科教育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因而容易忽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变为幼儿的需求有两个重要的策略:1、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内容;2、将教育目标与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四)画龙“点睛”式的作业教学。一些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以一定的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知识系统化教学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skzj7y7pd8xzkp047i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