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人的发展规律性——人的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教育的实施和变革要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依据

(一)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二)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三)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六)人的发展的整体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培养人 政治、经济、文化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教育能够选择文化

3、教育能够创造与更新文化

(四)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间接性 隐含性 潜在性 迟效性 超前性 有限性

11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结合书本理解)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社会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表现: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意义:

既不能忽视教育的独立性,也不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1、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立场; 2、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 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选择的。

12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论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各类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二)教育目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一般来说,教育目的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区别(1)教育目的是理论性术语,是学术性概念,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2)要求对象不同。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作出规定,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而教育方针则是国家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3)教育目的具有理想型,而教育方针具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

2、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

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

13

而制订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简要评价:(1)进步意义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意义的。反对封建特权,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尊重人的要求,人的价值,教育要从人的自身需要出发。;(2)片面思维 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贬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那托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基本观点: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简要评价:(1)借鉴价值 处于今天这样生产高度的社会化的时代。有其意义;(2)片面思维 完全抹杀个人在教育目的的过程中的作用。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1、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 2、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目的的演变 1950s-80s初:“政治人”的角色定位 1980s: “经济人”的功能定位 1993年:出现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1995年:出现目前通行的教育目的最规范的表述,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4年:《宪法修正案》再次明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14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基本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人才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的关系 辩证统一 全面教育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所谓独立个性是指这几个方面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结合。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相互促进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理解借鉴,加自己想法) 斯霞老师的话:人的智力有差异,受的教育更有差异,但经过教育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智育不好是次品,次品不好看,粗笨一些,也有用处,不一定非是专家,当普通人只要努力都会对社会有贡献。身体不好是废品,道理更明白,我爱人是大学毕业生,也有才华,却因肺病毁了自己。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以北京大学生冯大兴为例。冯大兴是高材生,出国深造之前,竟因偷窃而杀人被枪毙,这不是个危险品吗?可惜呀,我们的家庭与社会乃对教育界,并未真正吸取教育,重智轻德又轻体,一心只盯着考试分数,悲剧必然愈演愈烈。所以,三品之说值得三思,应试教育一定要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 三、实践教育目的的对策 (一)教育目的实践中的问题

1、应试教育 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最大顽疾就是基础教育中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这一倾向使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异成了应试教育,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5

5sgno9cba29y6ym8c7oz9pugm7qnnb00f7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